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如今的十一学校校园,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气息,再也看不到昔日低矮的平房,更看不到临时建筑和遍地的黄土。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的现代化建筑,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松林书屋,体育馆,艺术中心,综合楼,小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餐厅和运动场,篮球场,还有绿油油的高大松林……特级教师、博士生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硕士教师、硕士课程班结业教师,这些是十一学校辉煌未来的有效保障。2007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238人,居全区第二,升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为43人,文、理平均分依然居海淀区前列。在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十一学校成绩位列全市第一。至此,李金初用10年到15年时间实现了北京一流的梦想,也为全国示范,中国名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金初的成功宝典:

  1. 健康的身体。李金初是北京海淀区最“老”的校长,坚持散步、良好的生活习惯、淡泊名利,有利于增强和维持健康,更保证了他能以充沛的精力思考和操劳。

  2. 把握机遇。十一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李金初对新事物的敏感、富于创新的心态、严谨的思考,使他抓住了十一学校发展的机遇,开创了十一学校发展的新时代。

  3. 领导支持和社会联系。教育部及北京市各级领导给予十一学校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每当改革进程出现困难和挫折时,领导的支持都会带给李金初无穷的前进动力。

  4.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李金初的人生观和改革价值观是纯正无邪的,他遵循一条原则:做人不能投机,改革没有私利。校长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改革的性质,也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5. 系统、辩证的科学方法论。十一学校的办学思路不是灵光乍现、拼凑结合的产物,而是运用系统辩证的科学方法论深入思考的结果。李金初喜欢读书、善于读书,并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之中。注重战略思考、系统分析和善于把握全局是李金初在学校领导管理工作成功的要素。

  6. 意志力。李金初目标坚定且持之以恒,甘于忍受困难和挫折。童年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李金初的意志,当十一学校的改革遇到大风大浪时,坚韧的性格使他坚持到最后,也笑到最后。

  7. 喜好学习、思考和研究。这是李金初和十一学校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读书,学习,思索,研究,李金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办学育人理念,学校重大改革和决策的背后都有理论或实践的支持。

  8. 勇于实验、探索与创新。李金初善于创新,但不盲目,每项重大改革都经过实验验证后,才会大面积推广。十一学校近20年的办学历程,就是20年连续的教育改革实验过程,这些实验有力地指导了实践工作,也创造了教育界诸多的领先和革新。

  9. 科学、系统、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成功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十一学校的基本理念是改革、选择、发展、和谐;基本办学价值观是办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主体性德育理念是理解与沟通。这个体系是学校20年所追求的办学价值的提炼和概括,是在学校20年实践中完成的独特创造。

  未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让李希贵接任十一学校校长,是我为十一学校所作的最重要的准备”。

  记者:目前,十一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您为这所学校倾注了全部心血,对于它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望呢?

  李金初:校长办学不仅仅是管理好学校,更应该发展学校。校长的任期是有限的,但学校的发展是无限的。十一学校的发展还没进入高原期,还有许多新的生长点。首先是继续完成和实现学校既定的发展目标;其次是建设培养研究型的学校模式;第三是实现十一学校与国际接轨,逐步走向世界。其实,我为学校未来发展作的最重要准备,是找到了合适的接班人——希贵校长。相信他,会带领十一学校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我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希贵校长该思索的事情了。

  说完这段话后,李金初欣慰地笑了,神情之中透露出无比的超脱。离任后的十一国庆节,李金初邀老伴前往50年未曾逛过的景山公园。金色的秋天,公园景色宜人,夫妇俩闲庭信步,李金初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时光荏苒,随着二期承办结束日期的临近,各级领导和教职员工一直都在期待,由谁来接任李金初的岗位,带领十一学校持续发展?李金初多年来也一直在试图培养和寻找这个优秀的领导者。

  十一学校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已经建立起来,他们大大充实和发展了十一学校教师队伍的学术和研究水平。这种高素质、高学历、高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学术型、管理型、研究型相结合的校长。他(她)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和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和领袖气质的人,能深刻理解学校的文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研究力去引领和影响教师,使十一学校保持高水平持续发展。

  2006年6月,李金初听朋友说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不想当局长了,想回归基础教育界当校长。李金初很早就从一些文章、书籍和会议报告中认识了李希贵,虽然二人没有深交,但凭直觉,李金初感觉李希贵是十一学校校长最合适的人选。李金初随即给李希贵打电话,表示十一学校欢迎他。

  也许是历史的机缘,见面后的默契是双方始料不及的。2006年10月,李金初向海淀区教委正式提出,让李希贵担当重担。李金初在给教工委书记的调入报告中写道:“让李希贵接任十一学校校长,这是十一学校二轮承办之后,我所作的最重要的准备。”2007年9月开学后,李希贵开始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10月1日,正式担任十一学校校长,两代校长顺利完成了历史的交接。

  李金初很庆幸,也很骄傲,自己为十一学校找到了合适的领导人。在两代校长的共同规划下,十一学校还有很多发展目标期待实现。

  首先,“北京一流,全国示范,中国名校”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十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其综合硬件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市一流名优学校;专职教师水平和素质接近美国最好的高中的师资力量。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达到国家级高中示范校的标准,并最终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名校。

  其次,实践“教育研究重心下移”的目标,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李金初提出,以往教育的理念、方法及课程的研究,都是在科学研究院所,而教育实践是在教育一线,这样会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所以他主张教育研究重心下移,力求出现一批教育界的“袁隆平”,出现一批既是教师又是教育家的教师队伍。由此所形成的“培养—研究”学校模式,既有培养功能,又具有研究功能。十一学校正努力发展高学历、高学识的教师队伍,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使研究成果为基础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最后,发展国际教育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通过“把十一引向世界,将世界引入十一”的国际化战略,引领十一成为世界知名学校,成为十一学校新的亮点。国际部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含幼、小、中教育全程,学习、生活、运动、艺术功能齐全,可接纳近千名国际学生。国际教育中心的设计方案已初步形成,一座现代的、能够满足国际教育需求的国际教育中心,即将矗立在北京市的西郊,它将为首都的国际教育发挥重大作用,更会在促使十一学校成为国际名校中起重要作用。

  在李金初装满书籍、荣誉证书和奖杯的书柜中,记者发现一个特殊的杯子。这其实是一个普通的白瓷杯,杯身上绘着一只麒麟,上书:终身成就奖——李金初校长,落款是十一学校2007届全体高三毕业生。在各种各样的荣誉中,李金初说最珍爱的就是学生颁给他的这个奖杯,代表了他办学的最高成就。心灵纯净无私的学生,能给校长颁发“终身成就奖”,是对这个创业者最大的认可。学生们还用特有的情感和智慧撰写了颁奖词: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勇敢,为了学校的发展毅然走上“国有民办”的新路;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执著,在改革创新之路上,一走就是20个春夏秋冬。

  是他的远见卓识,让曾经默默无闻的十一学校成为今日的名校;

  是他的无私奉献,把一代代十一学子塑造成人成才。

  春风化雨,是他在十一的最佳写照,十一与我们沐浴着他的春风细雨,茁壮成长;

  他,成就了今天的十一,而十一也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每一个在十一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十一人,都难忘他的名字。

  这份颁奖词描写了一个真实的李金初,执著、坚韧、严谨、忘我、向上。在他离任之际,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赞叹:“智慧和心力践行了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陶西平送给他6个字:“开始新的征程。”李金初的教育生涯在一定意义上结束了,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又将以一种新形式和新内容开始一个新阶段。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0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