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听课的王卓颖赶紧跟了出来。 “小青,你知道吗,老师其实很喜欢你的,你的钢琴弹得很好,长跑也总是拿头几名,小制作也做得不错,还很有正义感。” 小青是那种十分反感老师跟她“谈心”的孩子。骨子里充满叛逆性。通常每到这时候,她总是一言不发,什么都不想听。 但这一回,她却惊呆了,一个音乐老师,居然这么了解她,眼中的敌意顿时荡然无存,甚至还有些难为情。 “各方面都这么出色,怎么还总是不开心呢?” “老师,我烦,整天在学校里念啊念的,回到家妈妈又给我布置很多作业,我都没有玩的时间,我讨厌上学,讨厌老师。”小青说着说着,忍不住大哭起来。 “其实,作业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小青太聪明,学什么都很快,再听老师讲那些她学过的东西,做那些没有什么挑战的作业,感到很没劲。”王卓颖分析道。 这次谈话,大大改善了她与小青的关系。 小青经常和老师闹僵,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她太有主见了,而且还非常喜欢给老师提意见,这在三年级学生中十分少见。 “其实,她的很多过激反应也有教育的原因在里面,我们教师应该反思自己。” 有一次,小青跑到王卓颖那里,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意见:“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下律动,这样大家会很开心的,也不会那么吵了。” 王卓颖记住了这个合理的建议。下一次课的时候,她果然照做,大家还真的很喜欢。王卓颖偷偷观察了一下,小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在学吹口琴的课上,小青很快就学会了。“吵死了!吵死了!”没多久,她又开始嘟囔。王卓颖便安排她去教那些还不会的孩子。这下,小青又来精神了,因为这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她得意极了。 “通常,她会很克制地给老师提一两次意见,如果不被采纳,她的情绪就开始激动,甚至失控。她的意见许多都是有道理的,只不过从不顾及场合和别人的感受。” 很多这样“特立独行”的孩子,在求学生涯中,最终的结果是“自动退学”。他们太不适合在班级授课制中学习。 学军小学却不希望如此。他们暗地里安排了3位老师重点负责她的教育,从不同层面了解她,并尝试与她沟通。 “现在,她在与人交往方面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理解别人,等等。教育要学会等待成长。”负责“联系”小青的教科室副主任倪勤说。 在学军小学,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重要的。他们认定,不放弃才会有希望,才会有智慧。 “如何面对儿童个体的个性,是教育最复杂的难题!有三个原则必须把握住:一是要能体察到儿童细微的情绪变化、气质类型、精神状态等;二是是非判断要公正、分明,绝不能含糊;三是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保护个性中‘真’与‘善’的品质。儿童的品格塑造和精神成长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个细节中完成的。”这是学军小学给出的“解”。 教育的深处是个性关怀。个性教育的深处是精神关怀。 “不要小看了小学阶段。童年时期的精神历程是会对人终身产生影响的。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化教育,就是要让阳光、爱与善充溢所有儿童的心灵。”35岁的汪培新踌躇满志。 下 篇 学校与教师个性 个性是可以通过教师直接传递到学生身上的。 学军小学坚信,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个性鲜明的学生。 但是个性教师从何而来?学校需要的“个性教师”是什么样的? 学军小学有自己的想法。 个性教育从选择个性教师开始 这是一个爱好广泛、才华出众的小伙子:不但体育拔尖,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好书法,还是一位潇洒的“舞”林高手;他学什么都很快,还很有创新;但是个性鲜明、敢作敢为的他也惹了不少麻烦,曾因性情原因,受到师范学校的批评。 中小学历来被认为是“严肃之地”。这般棘手的人物通常都是进人时一票否决的对象。 学军小学却看得更远。 前去招聘的学校领导问他:“在被推荐的这五个人当中,你认为自己会被选中吗?”他干脆地回答道:“如果你们想选最能干的人,我想应该选我。” 好一个自信的小伙!学军小学当即拍板:就要你! 他便是钱金林——16年后,他成了学军小学的副校长。18年后,他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 这种眼光和胆识与学军小学的教师观是分不开的。 老校长杨一青相信: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个性鲜明。只要大节不亏,有发展前途,学军小学就敢要。四平八稳、缺乏激情和创造力的人是当不好教师的。 现任校长汪培新就是杨一青亲自“挑”来的。 1992年,汪培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直接回到农村老家等待分配,以为就在村小落户了。那天,正在背木头的他被气喘吁吁的大队干部叫去,让他马上回杭城面试。原来,专业成绩排年级第一的他,被学军小学看上了。杨一青坦率地说:“我看重的还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学习的精神和上进的愿望。” 真正懂教育的校长,懂得教师是教育的最大财富的人,是会在选择教师上下大工夫的。 近20年里,学军小学在“进人”上没有打过一点折扣。 一到毕业前夕,学军小学就开始到省内外各师范学校“转悠”,物色“心仪”的“千里马”。 “我们是来挑优秀教师的苗子的,不是来招劳动力的。”这是学军小学的“招聘名言”。 优秀教师的标准是多元的。有的人专业知识特别丰富,有的人组织能力十分出色,有的人极擅长语言表达。 这些都是教育所需要的。学军小学喜欢有专长的人,平庸的教师培养的只能是平庸的学生。 但是学军小学更欣赏他们内在的个性品质:自信、大胆、激情澎湃、富有创造力。这些不易察觉的个性气质恰恰是“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 正是凭借着独特的个性教师观,学军小学打造出了一个被外界誉为“西湖区黄埔军校”的教师群体。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群体,成为学军小学个性化教育萌生的沃土。 让专业个性成为“个性教师”的标志 在教师的个性中,学军小学最重视的是专业个性。 因为这是教师专业智慧、才华及个人品质、气质的集中表达。而专业发展得怎么样,对教师的职业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也就影响到了教育的质量。 观察教师的专业发展,学军小学注意到了两个边界。 一个边界,是那些迷失在自己的个性追求中的人。 小苏老师是个典型的文学青年,也许是个性使然,他喜欢“民主开放”,他的语文课幽默轻松、自由洒脱,但课堂涣散也随之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