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彼此心灵,学会关爱 “老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这学期拿奖学金了。” “老爸,我刚刚当上奥运志愿者了,为我骄傲吧。” “老爸,最近很忙吗?要注意身体呀!” 高一年级部主任张括志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实际上,这些都是毕业的学生发来的,“老爸”是他们对班主任最亲近、最特别的称呼。 初次接触,四十出头的张括志性格沉稳、不苟言笑,颇有威严。但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心思缜密、像慈父一样的好老师。经验丰富的张括志在教室里走上一圈,学生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往往不用他点名,有心事的学生就主动找他诉说。 在班主任工作中,张括志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他制作了很多小卡片,全班人手一张,称作“师生连心卡”。学生们的学习问题、思想困惑、生活感悟、情绪波动,都可以写上。张括志每天要收上来浏览,或公开解答,或私下谈心,或书面回复。虽然增加了工作量,却让他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工作十几年,张括志始终对学生满怀眷恋:“他们就像我的孩子,而作为教师,你的爱必须比父母之爱更广博、更深厚,必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 如今在衡中,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上班主任岗位。他们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是在和学生的亲密互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快乐生活每一天!”年轻班主任王惠琴的QQ签名写道,这份快乐和自信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她就像朋友一样,每次在校园里碰见,老远就会打招呼,让我们丝毫没有拘束。”已是北京大学学生的纪洋回忆说。因为担心影响学习,王惠琴并没有把QQ号告诉学生,可不知何时起,她的QQ里有了许多学生,每次登录都有学生的留言。 去年有段时间,王惠琴请了半个月假处理家事。等她一回到学校,办公桌上堆满了学生的书信、零食和小礼物。有一个学生每天叠一只纸鹤,上面写着真诚的祝福和日期。这份默默的关注让王惠琴体验到了职业的幸福,也领悟到了为师者的责任:“学生喜欢你,就会尽可能地通过各方面了解你、关注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们有影响。” 在衡中,每个年轻班主任都有和学生沟通的独特方式。如果说王惠琴是让学生感到温暖的“阳光天使”,体育教师姜健就是一个和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玩、一起闹的“麻辣教师”。 因为教体育的缘故,姜健有更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每天一下课,他就会面带微笑地出现在教室里,拍拍这个的肩,再跟那个聊几句,看到班里气氛沉闷,就会给学生讲笑话、唱歌,偶尔诗兴大发,还会一本正经地念自己写的诗歌。如果有谁违反纪律,他也会严厉批评。 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度曾让姜健和学生关系紧张。一个周末,他们班110号宿舍的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决定来一次狂欢。夜深了,学生们仍在打扑克、听音乐、看小说,玩得不亦乐乎,被生活指导老师逮个正着。 姜健很恼火,来到班里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通。盛怒之下,一些过激的话伤了学生的心。以后几天,他一进班,大家都绷着脸,任他说笑话、唱歌都不灵了。这可咋办?晚上,姜健坐在办公桌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主意。他把110宿舍发生的事,用黑色幽默手法,添油加醋地写成小说。 第二天,姜健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老师最近有了新创作,请你们鉴赏一下。”一开始,学生们不理会,可刚听了开头就好奇地睁大眼睛,支起耳朵,听着听着,禁不住笑出声儿。最后,当姜健大肆夸张地描述学生们被“抓现行”的尴尬情形,有的学生已笑翻在地。 一笑泯恩仇,班级里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姜健课间又和学生们有说有笑了。 多年来,注重与学生深层次地沟通交流,一直是衡中教师的优良作风。王辛深有感触:“衡中老师批改作业不会只看结果,打个对钩或叉号就了事,而是看清每个步骤。学生做错了,原因是什么,要写出分析;做得好,要写上鼓励的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交流。” 有了这样细致入微的教育,外人眼里不可思议的教育成就,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播种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 工作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生命是美丽的。这是衡中人追求的境界。 衡中教师中有62%是女教师,这其中又有118名“80后”女教师。青年教师成为了衡中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2008年三八妇女节前夕,衡水中学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学校为此举办了“幸福与教育——女教师发展论坛”。 2004年毕业的李海红是论坛三个主发言人之一,上台讲述“超女教师是怎样炼成的”。“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来源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自身的成长。”她的观点得到了一致认同。 一说到“超女”,容易让人想到李宇春、张靓颖这样的娱乐明星。“超女教师”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学生写给李海红老师的教师节贺卡中寻找答案: 喜欢您宽容的个性,喜欢您奉献的身影,喜欢您感恩的心灵……爱您没理由,敬您没商量,因为您是我们心中的“超女”——超级美丽、超级开朗、超级宽容、超级能干的女教师…… 全体“海飞丝”(李海红的粉丝)敬上 “90后”学生有自己热衷的流行文化,他们对老师的爱纯朴而真挚,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正是从这张扬、率真的教师节祝语中,李海红获得“灵感”,将自己的发言题目定了下来。演讲时,年轻老师都心有意会,年长的老师感到茫然,他们不知道“海飞丝”是什么意思。“李宇春的粉丝是‘玉米’;郭德刚的粉丝是‘钢丝’……因为我叫李海红,学生就自称为我的‘海飞丝’。” 4年前大学毕业来到衡中的李海红,专业成长顺风顺水,体验着成长的幸福。她已经从高一到高三带了一轮,2007年又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起高三备课组组长。“怎么可能呢?自己这么年轻。”当时宣布的时候,李海红自己都不敢相信。 起初,由于经验不足,李海红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难题,但学校的“师徒结对制”发挥了作用。遇到难题,师傅都会帮着把关。学校的教研制度也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周两次的教研会上,老教师们毫无保留,对年轻教师给予鼓励和引领。 高三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教学内容如何取舍,李海红把握不准。这时,师傅张括志指点迷津:“多见一些题,会更好一些。” 那时候李海红新婚燕尔,但晚上一般都是十点之后才回家,挤出时间就是做题,“感觉在发着一股狠劲”。整整一年,李海红把近十年所有的高考题做了个遍。这样,对于教学热点和命题趋势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我这样教了,学生能不能接受?”4年前,李海红对自己的教学总有些疑惑。现在则很自信,“我这么教,肯定有好的效果。” 作为“80后”,李海红对自己的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她说,让学生感到在感情上有一种亲近感,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已升入大学,逢年过节,手机短信简直是轰炸式的,一条接一条,说明学生还记着你。这种感觉特别好,特别温馨。”李海红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能体会到育人快乐的人,就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与幸福”论坛上,大家畅所欲言。 数学老师王琳说,学生快乐我快乐。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生命舞台。一个懂得课堂并且能够享受上课的人,课堂自然会成为幸福的空间,充满生命活力。当教师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爱,就会体会到教育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美丽。 历史教研室主任裴冬梅说,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在疲惫时,能静静停靠。事业和家庭如鸟之两翼,只有二者平衡,才能展翅飞翔。 一份好工作,一个美满家庭,是每个职业女性的追求。“女教师的成功不仅在事业上,还有在家庭里”,信金焕老师给记者讲述起自己的故事。刚当年级主任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突然加重,信老师的情绪有些不好。 一次,信金焕晚上11点回到家时,看到丈夫仍然在玩电脑游戏,她不由得怒火中烧,冲过去抢过鼠标,关上电脑,嘴上还不依不饶:“这么晚还玩儿,有时间为什么不读书?”爱人哑口无言,目瞪口呆。信金焕呢,气冲冲回到卧室,插上门。 早上五点半起床后,信金焕才发现,爱人为了表示“抗议”,一直玩电脑到天亮。平静下来,信金焕自己寻思:坏了,我不仅把丈夫当成了“教育对象”,而且当成了“出气筒”。 后来再谈起这件事情,爱人才对信金焕说了心里话:“我玩会儿电脑,还不是想让你晚上11点回到家时,能够看到家里那盏亮着的灯吗?”信金焕无言以对。 衡中的老师们,就这样“忙碌着,幸福着”。正如信金焕老师所说,教师工作很忙很累,但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影响学生一生,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成长是一段旅程。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陪伴与引导,像一道美丽风景,温暖着学生的心灵。 作为衡中的新希望,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丁业胜、赵春胜、王辛、王丽娜、王惠琴、姜健、李海红……这些“80后”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体验着成长的幸福。 在这里,是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给了学生成长的力量。衡中319班学生何鑫宇忘不了一件事:在学校80华里远足中,瘦弱的他勉力支持,远远地落在后面,正准备放弃时,潘宿奎老师走过来拉起他的手说:“别着急,我陪你一起走。”一路上他与老师聊着天,不觉间,终点变得不再遥远。“如今,每当我稍有懈怠,一想到老师,就会觉得信心倍增。”何鑫宇自信地说。 这个夏天,又一批学生要离开衡中,临别时诉说着眷恋: “衡中的精神散发在校园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与我终身相伴。”即将进入北京大学的纪洋说。 “在衡中学到的知识是次要的,高考仅仅是一项‘副产品’,重要的是,她一点一滴地教会我做人。”同为北大学生的苑远说。 “当初觉得衡中生活太苦太累,不想来,但如今这里已成为生命中难忘的印记。”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的夏天说。 “选择衡中,就选择了一条追求卓越的路。师恩在左,友爱在右,永远伴我前行!”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的杨萌说。 何为终身难忘的教育?学生们的成长感悟就是最好的回答。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