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如何养成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懂得,教师由语言、表情、体态、衣饰等所构成的形象在影响着学生对你的信任;你的形象关系着学生是否愿意与你打交道,怎样与你打交道。教师礼仪修养的好与差,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良好的教师礼仪修养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说”的礼仪。 教师传授知识,主要靠说,“说”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开发智力,培养品格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教师表达的清晰度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讲普通话,不夹杂方言土语,不滥用缩略语和外来语,尽量纠正“嗯”、“啊”、“这个”、“是不是”等口头禅。语言声调须有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要有充沛的感情色彩,时如大江东去,催人奋进;时如霏霏细雨,沁人心田,学生置身于音质、音速、音色、音量都比较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是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语言交流,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气味清新。 2.“听”的礼仪。 “听”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听”,听学生回答问题,听学生提出问题,听学生即兴表达,教师可从听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进程、方法等环节,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认真观察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听”的情况,仍存在很多不恰当的方式。例如,有些教师可能对学生说的内容不感兴趣,要学生说也是走走过场,这种漫不经心听学生讲话的方式是教师非常不礼貌的一种表现。此外,有些教师还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即使学生答得全对,他听后也要找出一点批评的理由,这也是一种很无礼、很不受学生欢迎的听讲方式。 有修养的倾听方式应该是一种“移情式”地听。持这种倾听方式的教师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完全沉浸在学生说话的内容之中,对富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回答、提问,教师予以表扬、肯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这种倾听方式是最有礼貌、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 教师做到有修养地听,不仅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材料,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师生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体态礼仪。 体态就是人的身体姿态,包括人的站姿、走姿、坐姿、手势以及表情等。它是对有声语言的积极配合,在教学上有着丰富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优秀教师都非常讲究体态,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都有特定的含义。如《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五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是韩麦尔先生满怀沉痛讲完最后一课的最后一刻,是学生们沉浸在亡国之痛中结束了最后一课的最后一刻。这是全文的高潮,而显示并推及这一高潮的,主要是韩麦尔先生的表情、动作和手势。它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目前观察中学教师上课,有的教师体态礼仪很差,课堂上随意走动、晃动,手势频频,时而敲讲台,时而点黑板,粉笔随时抛向学生,无缘无故地做出一些使学生摸不着头脑的表情等等。有的教师名曰“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殊不知这些“风格”、“个性”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后果,影响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