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深圳宝安:创建和谐德育
2010-03-26  2010年03月26日  来源:人民教育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经过集思广益,区教科培中心推出了许多新措施。朱利霞在网上建立了心理教师QQ群,全区的心理教师和教研员都加入进来,有了什么困惑或烦恼,随时可以上线倾诉,或请同行支招儿,或请专家答疑。他们还不定期举行“心理沙龙”,心理教师们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既交流了经验,也放松了心情。同时,每个街道都配备一名心理教育教研员,实施分片教研。

  全方位的支持,让心理教师干劲儿倍增,工作空间也大大拓宽。他们深入班级和家庭,在学校德育中体现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每天直面各种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援助,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心理教师,焦喜凤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她改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学生家长乃至整个家庭。“家长是上游,孩子是下游,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消除病根。”

  有一天,一对年轻夫妇找到焦喜凤,满脸焦虑。他们说,孩子有偷窃的毛病,经常拿家里的钱,说教、责骂,甚至体罚,都不见效。他们既恼火又担心,说到伤心处,声泪俱下。

  可是,第一眼见到孩子,焦喜凤有点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文静的女孩,说话也很有礼貌。“你拿钱做什么呢?”焦喜凤问她。

  “买零食,还有玩具。”女孩低着头说。

  焦喜凤更惊讶了,女孩的父母是公司高管,家里很富有,她没必要这么做呀。看来,这绝不是简单的品德问题。沉吟片刻,焦喜凤拿出纸和笔,请女孩画一幅想象画。

  小女孩画好了,焦喜凤接过来一看,顿时明白了一大半。女孩画的是家庭生活的场景:爸爸妈妈坐在房间里看电视,旁边有一个小男孩,小女孩独自在远处的池塘里游泳。

  “这是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女孩子!”焦喜凤断言,随后的家访印证了她的猜想。原来,女孩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平时更偏爱弟弟,工作一忙,就把她托付给保姆。女孩渴望被关爱,又不会表达,就用这种病态的方式赢得父母的关注。

  家访后,焦喜凤跟夫妇俩单独做了一番长谈,建议他们多关心女孩,经常参加亲子活动。“孩子并没有明确的意识,要避免‘偷窃’这样的字眼,以免在她心里留下阴影。”焦喜凤再三叮嘱。一年后,女孩的妈妈感激地来电话说,孩子的毛病彻底消失了。

  像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能碰到,虽是些许小事,却左右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这一方天地里,焦喜凤越来越有成就感:“现在让我回大学讲课,我完全可以扔掉教材,因为满脑子都是案例。”

心理健康研讨活动

  走近心灵,呵护成长

  在宝安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姚乃蓉看来,心理教师的作用无外乎两点:“一是挖一条沟,让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二是架一座桥,减少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隔阂。”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不久前,一位班主任向姚乃蓉求救:班里一位女生的母亲多次向学校投诉,说孩子在宿舍里受欺负,扬言要转学。

  姚乃蓉调查后发现,问题出在女生自己身上。因为家长溺爱,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与人相处,同学关系越来越僵。姚乃蓉一方面找到女生的母亲,设身处地地和她谈心,求得了她的谅解;另一方面又和宿舍管理员沟通,对女孩在生活上多加指导。

  几天后是女孩的生日,姚乃蓉和班主任精心策划了一出好戏。晚上,女生一推开宿舍,班主任和同学们正笑盈盈地看着她。音乐声响起,一盒生日蛋糕摆到她面前。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女孩十分感动,她检讨了自己的不对,含着泪把蛋糕送到每个人手中。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

  “有时候,心理教师客观的身份,更适合扮演疏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姚乃蓉笑道。在校园里,心理教师就像“消防员”一样,教师们有了棘手的问题,都会来求援。

  “透过一片树林,透过一扇窗棂,阳光映照着你我,如我们灿烂的脸庞,如我们青春的心灵。”

  登录宝安中学的“心灵之友”网站,一段温馨的寄语,让人顿觉心情开朗。宝中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心理教育阵容强大,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每年开学,宝中都要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几年做下来,心理教师漆鸣感觉,很多潜在的心理问题,仅靠一两次心理辅导难以“除根儿”,必须与班主任通力合作。

  在学校德育处的支持下,漆鸣带领一批班主任,开展了一项题为“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学习适应性”的校本研究,结合典型个案,向班主任传授实用的心理技巧,改善教育实践。

  有这样一位女生,起初学习不错,突然成绩下滑,开始经常逃学。班主任耐心地说服教育,一段时间后,女生的成绩更糟了,自觉升学无望的她非要退学。漆鸣召开研讨会,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据班主任介绍,女生家庭条件优裕,父母很疼爱她,但她却对学习不感兴趣,总是心不在焉。

  翻开班主任的家访笔记,漆鸣细察究竟。从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对话中,他找到了一丝端倪:“班主任和家长站在一个战壕里,都劝孩子努力学习。实际上,学习态度可能只是问题的表象。”

  漆鸣和班主任一道,再次去家访。在与家长的交谈中,除了孩子的学习外,这对夫妻几乎没有共同话题,丈夫对妻子很冷淡。漆鸣与女生的父亲单独交流时,这位父亲坦率地说,自己在外经商,妻子是家庭妇女,彼此差距很大,若不是因为孩子,他早就提出离婚了。

  症结就在这里。“在这个家庭的三角关系中,由于夫妻之间出现问题,孩子成了转移矛盾的出口。”漆鸣分析说。当他们向女生询问父母的关系时,她“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压抑许久的情绪彻底爆发了。敏感的她觉察到父母的隔阂,又无能为力,只能不断自责,无心学习。

  最后,老师、家长和女生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女生说,只要父母能重归于好,她一定努力学习。漆鸣向家长建议,与其只盯着孩子的学习,不如改善夫妻关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父母有所转变后,女生回到学校,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显然,对班主任来说,掌握了心理学就等于多了一种认识学生的工具。“区教育局已经提出要求,今后担任班主任,必须取得全省心理教育培训C级证书。”朱利霞博士告诉记者。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成功

  以前,对俞芝珍老师来说,上课是一件挺苦恼的事。

  俞老师是海滨中学的语文教师,中文系本科毕业,课讲得很棒。可就有一点,她性情温柔,在课堂上总是镇不住学生。你看,她只要往讲台上一站,学生就开始拿她开涮。一个淘气包在底下大声喊道:“俞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

  “哈哈!”全班学生都乐了。俞老师觉得学生成心捣乱,顿时气得满脸通红。她越生气,学生越来劲儿。你说,这课还怎么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俞老师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转机发生在2003年。当时,海滨中学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起初,教师们积极性并不高。因为要牺牲休息时间,大老远跑到市教科所去上课。眼见效果不佳,学校改变策略,把心理专家请过来,在校内搞培训。学校教科室主任翟蔚四处游说,连蒙带骗地把人拉进培训班。尽管如此,听课的教师都抱着应付心态,边听课边批改作业。可是,听着听着,他们的耳朵竖起来了。呀,原来心理学这么有趣!按学校最初的设想,培训主要面向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发觉了心理学的妙处,一些科任教师也主动要求加入。

  在这些科任教师中,俞芝珍是学习愿望最强烈的一个。对心理学略知一二的她,迫切希望心理学可以帮她摆脱困境。培训中,她听课最认真,下了课还意犹未尽,追在专家后面继续请教。

  培训结束,同事们明显感觉到,俞芝珍变了,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烦恼,课堂精彩了,教学有效率了,教学成绩也提高很快。

  “其实,倒不是俞老师变厉害了,而是她的心态平和了,能理解学生了。”翟蔚经常去听俞老师的课,看得最透彻。

  现在,碰到学生跟她闹,俞老师很少发火。这不,上课铃响过了,参加校篮球队的学生才跑进来,篮球塞在背心里,鼓着肚子大声喊道:“报告!”分明是故意出洋相,学生们乐不可支。俞老师不慌不忙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肚皮说:“哟,快坐下消消气。看你一脸的汗,要不先洗把脸?”“嗯,不用了,谢谢老师。”一看老师没生气,学生觉得挺没劲儿,老老实实开始上课。

  看得出,俞老师已经明白,学生的一些小把戏,无非是想引起她的关注,多半并无恶意。因为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她也更愿意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慢慢地,一到课间,她的办公桌前就围了一群学生,不是问她语文的问题,而是想说说生活中的小烦恼。到后来,家长们有了教育上的困惑,也来找她诉说,尽管她并不是班主任。

  “从俞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更多地理解了学生,理解了教育,成为了自觉的育人者。”区教科培中心副主任、曾任海滨中学校长的蔡曼高兴地说。

  和俞芝珍一样,在培训中成长起来的,还有青年体育教师詹晓勇。几年前,足球专业毕业的他成了学校男子足球队教练。那时的足球队简直是捣蛋学生的收容所,队员们个个四肢发达、破坏欲旺盛。

  好在詹晓勇身材高大,在学生面前颇有威严。为了不让这帮家伙闯祸,他从早到晚严加看管。学生闯祸少了,詹晓勇的烦恼多了,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自己也得有点空闲时间啊!

  因此,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詹晓勇也是带着一肚子的困惑。培训带给他的重要启示就是,教师应更多地用爱和包容去对待学生,而不是用身高和气势去慑服。

  不久,詹晓勇的女儿果果降生了。有一天,他对学生说:“老师很想给女儿建一个成长主页,可是电脑水平太臭,做不好。”

  “头儿,这事交给我们吧,别忘了,我们可是从小混网吧的主儿。”学生们嚷道。他们挺讲义气,没几天就把主页建好了,就叫“果果网”。从此,观察果果的成长,成了学生们的重要任务。一有新的发现,他们就赶紧在主页中记录下来:果果会叫“哥哥”了,果果长新牙了,果果会走路了,果果养了一只小兔子……

  在陪伴果果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大男孩的心灵逐渐变得细腻了,再也不搞破坏了。这支足球队成了全区冠军队,他们也成了别人眼里的好孩子。学生们毕业了,仍经常登录“果果网”。或许他们没意识到,老师正是用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学生们找回纯真。

  这就是教育的美丽,因为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些智慧,心与心之间更加贴近,生命之花在一刹那间绽放。

  2008年深秋,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在深圳市,一场规模空前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全面展开。一支一百多人的督导组由资深教育专家担纲,分成十几个检查组,历时月余,深入到各区,认真细致地抽查资料、走访、座谈,逐一验收。

  最终,评估结果揭晓,在全市6区中,宝安的各项检查指标无一例外地获得了“优秀”,综合评价名列第一。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宝安的困难最大,但宝安做得最好!”督导组副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的话,惊喜中透着褒奖。

  这更是一个让宝安人无比振奋的成绩。“按我们设想,这次评估只要不拖后腿就好。”郑映通局长坦言。欣喜之余,他把成绩归功于对德育的一贯重视。“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抓好学校德育,也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抓好家庭和社区教育。”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有人说,创新是深圳的魂,创新是深圳的根。宝安人说,办教育,尤其是新时期的学校德育,也需要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朝着更接近教育规律、更接近教育理想的方向前进!

  而宝安人已抖擞精神,雄心勃勃地瞄准了更远的目标。2009年,宝安区将迎来广东省区域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评估验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将会有更大的惊喜呈现!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5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