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科学发展呼唤科学人才观——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说起
2010-03-29  2010年03月29日  来源:人民教育

科学发展呼唤科学人才观

——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说起

  ● 王晋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一个月收到建议110万条,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对教育改革的期待。2月6日,教育部通过媒体发布,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并将建议归纳为4个方面20个问题,而将“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列为标题。一时间,各种意见铺天盖地,仅就“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一题,就可以说应者云集。有赞成的,有反对的。2月8日,一家网站对投票的26万网民统计,赞成“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占54%,反对的占40%。“取消派”意见当日占据上风。一家报纸的记者采访部分教育界人士,发现支持“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教育专家呈“一边倒”的势态。有专家指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素质,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反对者则认为,取消文理分科漠视了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以及成才的潜能。还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取消文理分科会加重学生的课业及应试负担。赞成者和反对者一个共识是,当前的高考应该改革,以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哪种意见被采纳,活跃的思想交锋与碰撞,为《纲要》的推出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中文理分科是中等教育向高考的“屈就”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按照我国教育方针制订的高中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也都是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学识基础,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是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高中阶段教育又何尝不是奠定基础?尽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尚需要努力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沪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际上已经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是义务教育奠定基础的延伸。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应该是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重智轻体”、在学科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也不应该是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偏失的现状。

  如果没有高考,没有高校专业设置的文理分科的影响,基础教育自家的日子比较单一。学生达到了中等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合格毕业,中学的任务就完成了,根本不涉及文理分科的问题。倘真如此,学生的学业负担就不会很重,用不着“三更未眠五更起,披星戴月要玩命”了;倘真如此,我们的中小学课程、教学包括上课时间等就不会被扭曲。现实是,我们的中学尤其是高中,成了高等学校的“雇佣军”,需要听命于高考。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高考不考的就不教或者少教;一些副科教学受到挤压。高校专业设置文理分科,高中就得文理分科。高考是“指挥棒”。谁在指挥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可是当高考的导向与教育方针有偏离时,对不起,中小学只能对高考俯首称臣。在这个“指挥棒”的强势面前,高中只有文理分科,才有高“升学率”的胜算。试想,别人用百分之百的全力去对付“文理分科”中几科的考试时,你还坚持“文理不分科”、“兵力分散”,岂不是“冒傻气”?从考试策略的“博弈”来说,显然是不合算的。所以说,高中文理分科是中等教育向高考的“屈就”。

  有人说:“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是以文理分科只考6科(文科:语文、数学、外语、文综——包括历史、地理和政治;理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而文理不分科就得考9门(把文综与理综合起来,再加上语数外)为依据来推算的。有学生说:“考6科我就晚上12点才睡觉,要是考9门,我还活不活了?”其实,学生学业负担与文理分不分科是两件事。如果不分科,肯定要重新设计高考科目的设置与考试方式的安排,负担也可以减下来。目前文理分科,学生负担难道不重?文理分不分科,高考都应该改革。在考试大纲上,要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把握和灵活运用上做出切实有效的变化。不是说高考是“指挥棒”吗?帅旗一动,号令三军。高考的改革要定位于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仅仅是为了高校选拔学生。其实,高考范围愈来愈广、内容愈来愈深,只能说明高考命题水平低;不超纲、不增负,不加大考试难度,也可以不影响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能让考生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到试题的人性化,这才是成功的命题。

  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间设一道“防火墙”

  中等教育为什么要“屈就”于高考?为什么不能坚持中等教育的独立性?素质教育为什么敌不过“应试教育”,如人们所描述的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里的“奥秘”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益驱动”。高考升学率就是这一“利益驱动”的杠杆。

  按说,学生从高中合格毕业之后,或参加高考进入高校,或走入社会实现就业,与中学的利益没有关系。我们希望学生素质优良,在中学奠定身心成长与成才的基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我们也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就骄傲。但是,这与学生是否一定要升入高校或者一定要升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并不绝对相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有一个大人才观——科学人才观。这需要我们理念上的变化。到了21世纪如果还抱残守缺,把升学率看作是评价一所学校的唯一标准,抓住这根稻草不放,是大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了!这种评价标准陈腐落后,实践证明也是有害的。唯升学率论者,在政府部门是以此为一地的政绩的标志,在学校则是造成学校所谓“良性循环”、“一通百通”的关键。高考升学率高会使政府部门和学校都收到极大“利益”,这就是其乐此不疲的缘由,也是其把频频下达的“减负令”、“必须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得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不得以升学率作为给教师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等红头文件统统置若罔闻的缘由。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