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少年强则国强
2010-04-01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人民教育

  治教一方

  ●本刊记者  朱哲

  初见到宁夏六盘山高中的学生时,记者非常惊讶。已经习惯于高中生的高大和健壮,这里的学生相对于同龄人却明显的瘦弱单薄。宁夏的十一月,已经有些天寒地冻的光景。记者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尚且不能抵挡寒风,学生们穿着的,仅是薄衣薄裤。

  六盘山高中的学生都来自宁夏南部山区,那里贫穷干旱,物质匮乏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大部分学生家中只有一间土坯房,孩子们一年到头就一身衣服,冬天几乎没有青菜吃。这些学生靠政府资助读书,有些人连假期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贫穷不会永远,知识改变命运。六盘山高中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早操前、晚饭后,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有学生,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朗朗的读书声。从来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监督。“从南部山区走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来到这么美丽的校园,有这么好的老师和同学,我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老师们说:“我们从不担心学生的学习,反而要劝他们多休息。”六盘山高中的学生承载着宁夏南部山区几代人的希望,刻苦学习已成为他们的本能。

  物质上的匮乏不可怕,精神世界的贫瘠才是最危险的。把学生从南部山区接到银川读书,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考上大学吗?这种目标未免太狭隘了。六盘山高中始终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比学知识、考大学更重要的任务。在六盘山高中,感恩精神已经渗入学生的血液中。“我来自农村,接受社会资助,如果我没有好好利用,就浪费了别人的关爱和厚望。如果我没有好好学习,我宁愿放弃这份关爱。”

  在校园中,随便与一个学生聊天,他们都可以侃侃而谈,虽然带着些许的羞涩,但是掩饰不住自信的神情。老师们说,这些学生刚入学时,可不是这样的。没见过计算机,连水龙头都不会用;操着一口家乡话,上课不敢发言,见到老师都不敢打招呼。经过“快乐十分”等系列活动的训练,腼腆的农村娃变成了自信的高中生,精神气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六盘山高中是一方净土,是教育的特区。课余时间,学生的书包、暖水壶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但从未发生丢失事件。懂事、独立、坚强,是老师对学生们的评价。“我们的学生虽然穷,但有志气,捡到钱,无论多少,一定会上交。”

  贫穷是他们奋进的唯一动力吗?2008年6月,四川省青川中学的部分学生来六盘山高中借读。带队教师邱正权说:“我们青川的穷孩子学习也很刻苦,但不像六盘山的孩子,个个都那么好学、那么刻苦努力,因此学校的人格、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要。”来到六盘山高中后,青川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的变化让老师们欣喜不已。青川的家长打电话给带队老师:“我们能感觉到孩子变了,变得懂事了,能不能再多住一点时间?”

  再看看物质条件优越的学生,有些人的精神世界却已“荒漠化”。自私自利,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责任感,独立性差,吃喝拉撒睡,全由父母包办;没有理想,没有上进心,只有上网打游戏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丧失学习动力,读书是为父母、为老师而读。而很多家长和教师也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无所谓”,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以后慢慢会懂事的。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学做人,还是仅仅学知识?没有诚、敬、信,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人就不能称其为人,正如孔子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识仅是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而已。这也是一些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知识教授较少,而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教育更多的原因。“育人”要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老师和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做学生效仿的榜样。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培养“考生”,而应该培养“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学知识、做事情。

  采访回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记者的脑海中仍然保留着那些清澈的眸子、单薄的衣裳和坚韧的表情。他们犹如西北大地上最常见的白杨树,普通但不平凡,面对北方的风雪的压迫,却依然倔强挺立,力争上游。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拥有了感恩、自信、诚实、自律等优良品质,我们的学生才能装上精神防火墙,才能阻挡自私自利、虚荣、缺乏责任感等一些通病的侵蚀。这才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7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