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六十年光辉历程回望
2010-04-02  2010年04月02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

——辽宁省实验中学六十年光辉历程回望

  ● 黄海岩

  1949年,新中国历史的开元之年。

  1949年5月4日,在解放全中国的炮声中,在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中,东北实验学校诞生了!

  “天欲晓,莫道君行早”。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东北实验学校便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建设一个新政权的样板校,打造一方新教育的实验园!

  1954年,东北大区撤销,东北实验学校更名为辽宁省实验中学。然而,她——实验人的使命依旧。

  岁月如梭,功业如歌。60年承前启后,一往无前,实验人与时俱进,向着实验性、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国际化、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节节标高不断跨越,以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贞打造出“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

  一、敦品励学树校风——奠基实验,恩泽后人。

  她——东北实验学校,是一所由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亲手缔造的学校,是一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涅槃而生的学校,是一所开启新中国国民教育之先河的学校,是一所肩负实验性、示范性历史使命的学校。她与生俱来就带着强烈的革命、民主与科学的价值取向。建校之初,她史无前例地制定了“爱国进步,敦品励学,尊师爱校,全面育人”的育人方针;时至今日,她继往开来地确立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宗旨。60年间,实验人秉持优良传统,建树良好校风,在奠基与发展之中,香熏校园,陶冶学子。

  1948年11月,东北地区全境解放。时任中共中央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林枫与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副部长董纯才、东北妇联主任郭明秋等同志深谋远虑,共商大计。百业待兴,人才为重,旧式教育再也无法满足建设新国家的需要,必须创办“新型正规化”教育,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探索教育模式,培育建设人才!

  1949年5月4日,东北实验学校宣告成立!

  东北实验学校为东北教育部直属。东北人民政府任命:车向忱同志任校长,郭明秋同志任副校长;同时,委派董纯才同志指导学校工作。她是新中国的第一所实验学校,从建校那一天起,就确立了“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她努力肃清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影响,重思想教育,重劳动教育,重学业教育,重全面发展;她大张旗鼓地学习和引进苏联教育的理论、学制、课程、教材、教法及管理实验;她扎扎实实地开展综合技术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工厂和农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她奋勇承担起实验性、示范性的重任,为东北乃至全国教育树起一面高扬的旗帜。

  第一任校长车向忱,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教育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誉为“东北的甘地”。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地影响着后人。他走进学生中间,从自己传奇般的革命生涯中撷取帧帧片断,像慈祥的爷爷,给学生讲“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壮举,讲东北救国会南京请愿的豪情,讲冒死进山慰问抗联将士的甘苦,讲斗智斗勇创办“白区抗大”的波折……

  一位实验学子在回忆中写道:“车老兼任校长,可不是徒有虚名,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校长。每周,他都多次来到学校办公,同其他校领导研究工作,解决问题;他深入教研组和课堂,听课,评课,研究教改;他走进学生宿舍、食堂、礼堂、操场,查问学生的生活情况。”

  在车老的领导下,实验人继承老解放区教育的优良传统,将苏联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地将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坚定地将智育放在育人的核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质量。车老与郭明秋副校长等校领导一道,提出了一个极富时代感和革命意义的响亮口号:“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后,车老亲自研墨执笔,为每个班级书写了悬于教室黑板之上的大字横额——“为祖国而学习!”

  为祖国而学习——它是德育与智育的高度统一,它是教风与学风的有机结合。刚刚进入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即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并载入当时的办学指导方针——“爱国进步,敦品励学,尊师爱校,全面育人”。

  为祖国而学习——实验园定期举办报告会,请林枫、李富春讲长征故事,请高崇民、丁玲讲文学革命,请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下肢伤残的文化工作者王化南讲事业与理想……

  为祖国而学习——听从祖国的召唤,实验园师生深入工厂、农村,参加工农业生产,开展文艺演出,进行社会调查,向劳动人民学习。

  为祖国而学习——1951年,“邻朝烽火危东疆,投笔从戎别同窗”,全校学生踊跃报名,200多名学生应征入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为祖国而学习——1953年,响应国家号召,50余名学生留学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尔后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30多年后,一直关注实验园发展的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董纯才恳切地说:“实验中学好就好在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基础扎实。”

  1962年至1973年,对于第二任校长张景义来说,是一段“云谲波诡”的难忘岁月,更是一段“烈火真金”的人生磨砺。10年间,为消除“教育革命”的消极影响,为摆脱教育“大跃进”的混乱局面,为抵制“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浩劫,张景义带领教师抓“双基”、抓教学方法改革、抓考试制度改革,与极“左”风潮默默抗争,尽显实验人独立不倚、矢志不移的优良传统。

  1985年,第五任校长姬庆生来到北京,专程看望老校长郭明秋。郭明秋,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中共晋西南区委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妇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东北实验学校副校长、全国妇联东北工委主任、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顾问。与车老一样,郭老的革命情操对实验园的建设熏陶至深。一番恳谈后,郭老赠姬校长一首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并嘱托:“我们的学校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我们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一定要坚持!”

  60年里,实验园先后产生8任校长。8任校长继往开来,率领着实验人这支远征的舰队,承前启后,首尾相望,从容于波谷之间,傲立于潮头之上,而于茫茫间引导他们乘风破浪的点点航标,正是实验人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全面发展,为国育才。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