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年影响一生”,更新了教育与教学观念。 影响学生,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提高教师的素养。在提高教师素养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注重价值管理,培育积极的动力文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培训,始终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最优先、最有价值投入的工作。尤其注意引领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价值与生命价值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实现生命的增值。我们鼓励老师读书自修,送老师去考研进修,请专家驻校指导,请名师来校上课交流;每周一小时的集中学习或每学期各种教师集会,都要精心组织讨论活动,让老师体会“享受工作,品味生活”的乐趣;常常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和教职员工们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精选一些老师对教育教学生活的感悟,以分享育人工作的幸福,如何在工作中实现生命的增值,如何欣赏我们的孩子,怎样尽可能避免职业倦怠……引领教师如何把自己的工作价值与生命价值融为一体。我们认为,打开了老师的视野、放开了老师的胸襟,调整好老师们的思想情感状态,老师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有了对教育的真情投入,就有了对学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第二,明确培养目标,形成多元的课程文化。教育需要目标引领,目标需要课程引导,而课程的实施则主要在校园,在三尺讲台。因此,我们尤其重视引导老师重建教学价值取向和开放的课堂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我们充分关注孩子的习惯、知识、技能、品格的综合发展,大力倡导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倡导传授知识的学科性与方法性,以促进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设了“军营生活”、“巴渝风”校本课程,开设了80余项活动类课程,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丰富作用。 第三,推行生态科研,倡导务实的研究文化。提升教学离不开教研,离不开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目前,我校以国家级课题“主题型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统领,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研究”为主线,在红梅研究室(教导科研部门)、朵朵工作站(德育信息中心)、阳光服务站(行政后勤)、年级组、班级、家长层面,全面展开了“让班级充满情趣的探索”、“家校结合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研究”等28个子课题研究,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文化的丰富和提升。 第四,拓宽评价纬度,营造开放的组织文化。充分关注教职工的精神需求和情感状态,倡导老师们“海纳百川、百花齐放”。学校的各种评估方案教师们都全程参与,积极献策,开放讨论,阳光操作,为即将实行的岗位设置、绩效工资评估考核作了充分的准备;在项目管理中,学校工作的每个细节都纳入课时项目测算,根据教师们自愿选择承担的工作类别和数量予以相应的待遇,真正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评价原则。同时,对老师们的常规评价坚持学生家长的参与,坚持个人与教研组、年级组挂钩的方式,一人有奖全组有奖,一人违规,全组共担。在每年每学期每周固定评价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特色奖励项目,每年在备受老师们关注的“梅花奖”颁奖盛会上,虽然经过层层晋级选拔后只有10名最高荣誉,但是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能拿到自己的特色奖项,如:最美微笑奖、勤俭节约奖、学生爱戴奖、教学能手奖等60余种。在科学与人文兼顾的评价机制中,我们欣慰地看到教职员工们对学校和同事们由衷的热爱,对工作的积极投入,对荣誉的珍视和淡定,对生活、工作的感恩与进取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