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落实师资队伍。少年宫有效运转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不断加大专业化指导和教师培训力度,成立了少年宫活动项目专业指导委员会,提高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推行特长教师“多校互聘”,实行教师跨镇“走教”,努力实现片区范围内优质师资资源共享。积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公益性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通过组织新闻媒体宣传、与高等院校合作、向协会组织发出倡议等形式,广泛招募各界志愿者,目前已招募志愿者450余名。同时邀请部分民间艺人、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丰富授课内容。 三、分类规划,形成三种建设模式。 1. 龙头带动模式。在镇域内,以相对独立的场所为阵地,集中力量建设标准高、设施全、有特色的中心型少年宫,带动各学校少年宫开展工作。学生日常活动在本校少年宫内进行,特色活动或者重大活动在中心少年宫开展,既能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又能增强活动效果。如索镇少年宫等3所中心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设施和师资力量,统筹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方便各学校轮流前来开展活动。 2. 校内独立模式。依托原有教学设施,划出专门区域,拓展活动功能,日常用于本校学生文体活动,节假日向社会开放,为附近农村孩子提供服务。如马桥金诚少年宫等5所少年宫,成立了绘画、科技、舞蹈、英语、腰鼓等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场所与常规教室分离,使学生课外活动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3. 校内交替模式。在条件相对较差、尚不能建立独立少年宫的乡村,整合学校现有校舍和教师资源,所有教室和场地都是活动场所,所有教师都是辅导教师,使正常教学和少年宫活动在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交替进行。如田庄中学少年宫等22所少年宫,实行课程与课外活动安排表“两表并举”,教室与活动室、教师与辅导员“一室(师)双用”。在运作上打破班级限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分配活动场所和辅导教师,使教学与活动交叉进行、互相促进。 四、科学设置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效果。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曲艺表演、剪纸艺术、民乐演奏、腰鼓表演、手工编织、陶艺制作、中华武术等项目,配备琴房、舞蹈房、科技活动室等设施,贴近农村孩子实际,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特色大课间”、“阳光星期六”、“特色活动课”等文体活动,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特别是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梦想,使每个孩子拥有放飞梦想的机会。 2. 开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运用乡村少年宫这一有效载体,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具体内容是,开展唱响一首道德歌曲、读一本好书、观看一部优秀影片、签订一个承诺、每天做一次家务、拜访一次道德模范、每月参加一次义工志愿服务、写一篇德育心得等“八个一”活动。 3. 开展内容鲜活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结合“书香桓台”建设,遵循学生诵读经典“时机越早越好,文本越精越好”的规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选了适合未成年人诵读的内容,分别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内容包括《三字经》、《诗经》、《论语》、《老子》、《孟子》、《庄子》、《楚辞》等,免费发放到辅导员和未成年人手中。在学校课程中每周安排1节国学诵读课,每天为学生留出20分钟的课余时间诵读国学经典,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自读,在诵读国学经典中陶冶情操。目前,“国学进课堂”已扩展到全县所有学校及乡村少年宫,义务教育段学生参与诵读率达100%。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步养成了每天按时诵读的习惯。全县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识字量明显增大,对字、词的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文学素养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懂得了什么是“爱”和“孝”,学会了宽容和谦让,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五、有序推进,实现育人载体新突破。 目前,我县已建成30所功能齐全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内容包括了7大类80余个项目,在校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实现了“三大延伸”:空间上从学校向村庄社区延伸,时间上从课内外活动向节假日延伸,活动内容由过去注重文体活动向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延伸。 1.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乡村少年宫建设,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县镇师资统筹机制基本建立,通过“走教”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县内教师资源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少年宫均已开设了五种以上的活动课程,推动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深入实施,全面提高了农村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2.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乡村少年宫以其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的显著特点,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技能技巧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科技、艺术、体育知识更加丰富,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加快了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通过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针对学生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开发学习活动的方式,加快了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例如结合乡村少年宫建设和国学经典诵读工程,积极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读本》、《马踏湖湖区风情》、《王渔洋诗词理解》、《儒家八德》等多种校本教材。 4. 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乡村少年宫使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校外活动场所,他们在放学之后,同样能够融入集体,就近就便参与活动、感受快乐,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5. 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乡村少年宫受到了广大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欢迎。社会各界一致反映,建设乡村少年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有利于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德政善举。2008年8月,山东省、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先后在桓台县召开,中央文明办专门下发文件,对桓台县乡村少年宫的建设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11月3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桓台县作为唯一区县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介绍,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创建良好的教育公平、公正的环境,不懈奋斗,再创辉煌!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