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的办学思想从个体行为衍化为师生的群体价值追求时,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教师的生命被唤醒,积极进取的主流文化润泽到每个角落,激励着教师的快速成长。这样一来,还有什么能阻挡求实的教师面向变革、创造未来的呢? 校长治校、专家治教,这种“双赢策略”,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发展,也为学校发展开拓了局面。求实,当然会因每个时刻渴望着前进而变得更加强大。 职业教育课改的“求实模式” 改革不是作秀,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受益——这是我们始终强调的观点,也是求实各项改革创新始终坚持的一条标准。 2008年初,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张金科、职成科科长郑培林带领职成科及教研中心职教老师,来到求实安贞校区进行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调研。在听取了学校关于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后,深入到课堂,听了一节BTEC平面艺术设计专业05级的课业汇报课和3个年级学生的内审考核。 课堂上,3个学生充满自信地向“客户”(同学和听课的领导、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三元果味牛奶、味好美香辛料和苹果ipod的包装设计,并请大家提出意见、建议,进行互动;参加内审考核的3个学生汇报了自己对所学模块的学习收获,展示了全部课业、所搜集的学习证据和积累的材料。学生们设计的“彩色的梦”手套、晚会面具、珊瑚灯和全套公司标识等富有灵感和创新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客户意识、环保理念,令听课领导和教师耳目一新,点头称许。 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求实全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BTEC教育模式。把教学分为获得与评估数据、认真地分析理论和概念、应用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独立的研究、做出独立的判断、开发学生的原创性和实现自我意识的技能等若干内容,不但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而且教给学生所需的学术知识。以航空服务专业为例,做一份“客户的航空旅行安排及建议”报告:航空旅客由于工作或爱好等原因需要进行航空飞行,学生们要利用所学习的航空资讯和相关知识,为不同旅客提供合理的路线设计、经济的票价、符合旅客要求的航班选择、与之相关的航空信息及目的地的气候和健康提示。要完成好这份旅客的航空旅行安排及建议的报告,需要具备多种综合能力,要有专业知识,要有相关的数据研究,还要有解决问题的技巧,等等。 在这样的课堂里,几乎看不到教师忙碌的身影,但整堂课充满着热烈的学习气氛,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要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联,以现实工作环境为背景,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记录与评价,建立师生对专业作业的反馈制度。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焕发出很高的学习热情。“我们教学改革不是要做给别人看,而是让学生真正受益。”这是林安杰始终强调的观点,也是求实各项改革创新始终坚持的一条标准。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基于这一认识,求实将课改的重点定位为: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传统课程和相对封闭的设置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 以此为指导,求实各专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专家督导委员会的专家们联系沟通,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多方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网络专业的校企全方位合作模式、文秘专业的全面育人模式、航空服务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英国BTEC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出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教科研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全校性的学习、培训、测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教材设计能力,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 就拿文秘专业来说吧。 求实的文秘专业是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市文秘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校,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专业和实训基地。专业还专门成立了以中国秘书协会副会长范立荣教授牵头的行业、企业“文秘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由企业副总、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资深高级秘书、职业指导咨询师等人组成的企业行业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督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 为了使专业能健康持续发展,文秘专业主任叶军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与帮助下,组织了专门人员连续4年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调研工作小组的教师们带领着学生,深入走访了200余家企业和用人单位,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资要求、教材、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各个专业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意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参考学校社会调研资料和国家权威机构的调研统计数据,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劳动部以及中国高等秘书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的文秘专业学生培养标准,文秘专业以“专家与企业一线工作者访谈”的形式,完成了职业能力图表的制定,并将此作为课程内容筛选分析的依据。 叶军主任介绍:文秘专业课程改革与设置的出发点是从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考虑,使课程更加贴近行业、市场和岗位的需求。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少而精,作为各个专业的基础。同时引导教师开发适合专业要求的综合课程。专业课程针对各自岗位特点和要求、不同行业、企业的要求,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学习和实训。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但是真正能做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却仍然需要探索。求实把优质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上。朝阳区教委领导在全面了解了求实开展课改研究的情况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职业教育课改的求实模式”,并在朝阳区全面推广。 一个“好校长”与一个“好团队” 一个好的校长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自己所应当为,而不越俎代庖,校长要善于识人、信人、用人,要善于努力建设一个好的团队。 作为校长,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林安杰却显得很轻松,一切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林安杰表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他遇到过很多问题,也有过苦恼,但他不主张事必躬亲,“校长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自己所应当为,而不越俎代庖;校长要善于识人、信人、用人,尤其能用比自己高明且学有专长的人”。在学校管理中,他着力做的是三件事:这件事要不要做;由谁来做;制定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发展的条件,搭设成长的平台,只有这样,教师的才智、才学、才华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事业心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 正如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管的最终目的是不管,从而实现教师高度的自主与自治。中国有句古话叫“无为而治”,并不是真的不治,而是不需要显露于外的管理,是通过激发内在的认同和自觉性实现管理的目的。 正因如此,在求实采访的日子里,我们始终被老师们对于工作的激情所感染着。他们真的是在用心经营每一次活动、经营自己的事业。很多时候,教育就是这样的朴素而真诚,它不需要巧言令色,却足以打动人的心灵。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样一座校园里,这样的教育精神像柔和的水一样,自然地在校园内流淌。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