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锐萍 我毕业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在阿坝县的边远藏乡、纯牧区麦尔玛乡、安斗乡的中心校和城关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余年。这里的广大群众以牧业为主,居住分散,学生入学率低,班级学生年龄差异大,师生间语言障碍大,教学与对话很困难。但我总是用真诚和努力,与学生交朋友、学藏语,关爱学生,认真教学。随着全县狠抓“两基”工作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推进,我任阿坝县安斗乡的联乡教育督导员。地处藏乡、牧区的安斗乡办起了寄宿制学校,减少了牧民的许多顾虑,但牧民居住不固定且分散,多数牧民的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很多儿童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其心理的健康成长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学习与生活相应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加强对牧区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深入探究,让留守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 留守学生最需要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牧区办寄宿制学校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因牧区牧民居住分散产生的学生上学路程远、回家困难、正常上学难的问题。家长忙于牧业劳动,难以抽时间管理学生、辅导学生。牧区办起寄宿制学校后,牧民把子女送入学校,生活不操心,安全不担忧,学习不用辅导,学生去向明确,学生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在校园里学习、活动,得到老师更多的关心和辅导,也更能建立师生情感,加之国家的助学补助,可以减轻一些家庭的实际困难,多方保障适龄儿童在学校的学习。 留守学生成长期间最需要的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里多数学生家长忙于牧业劳动和出外打工,与学校沟通时间少,给学校加强寄宿制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增加了难度。父母给子女的关爱少,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学生还不大习惯学校生活,住在学校,手抓肉和糌粑难得吃上,酥油奶茶也难得喝上了,又不能和父母经常在一起,导致留守学生不想住校,甚至想回家放牧。这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使他们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学生学习上有了问题,也无法向家长请教,学习成绩自然不容乐观,这些都给寄宿制学校加强教育和管理带来不利因素,影响管理效率。 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牧区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科技文化的需求增强,牧区办好寄宿制学校势在必行,也是牧区教育的希望所在。如何让牧区留守学生受到规范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当前和今后牧区教育工作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热爱学生,钻研业务,熟悉业务,安心于高原牧区教育事业,尽心工作。在学校,我首先从保障学生的安全入手,安排值周生将学生点名册每天早读课点名后交给我看,然后同学校生活老师一起巡查中午和晚上学生的就餐情况。按照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晚上必须在21∶30前就寝休息,每天早上7∶30起床,并将自己的被褥叠整齐,摆放好。如果是野外活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及返校,我都要亲自清点人数,确保学生活动安全,让学校放心、家长放心。学生有事需请假,我要求学生必须写好请假条,生病在家请假的也要补上请假条。尽量做到多与家长、学生接触,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我经常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作家访,不通公路的就步行去学生家,多到学生家里走走、看看、问问,去认识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庭重视教育的程度,了解家长的事业、收入、经济状况、住址、姓名和联系方式,经常与家长沟通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作为教师要如同学生的父母关爱留守学生。在藏区和牧区的寄宿制学校,一般来说,师生间起初存在着语言障碍、认识障碍、沟通障碍,这就要从生活上、课外活动、就寝、身体锻炼、行为习惯等方面多留心、多引导、多关爱。我与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课外活动与学生一起跳绳、捉迷藏、丢手帕。记得有一次,三年级学生扎西索德玛给我捏了一坨酥油糌粑,我高兴地吃下了,我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吃糌粑,而是在接受学生的一份真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心学生的冷暖,要用爱心保护他们,让学生在你身边有安全感、温暖感,形成深厚的师生情。一天,我们班级组织野餐活动,在返校的路上三年级学生尼玛多吉不小心把脚扭伤了,我和学生轮换着把多吉背回了学校。几天后,小多吉的阿妈带着这位学生到我家,很是感激和激动,家长激动,我也激动…… 三、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进取向上的学习环境。针对牧区学生,教学方法宜简捷,学生能学会老师所讲内容,能独立完成作业即可。适当开展学习竞赛。课堂上,我尝试在学生小组、个人之间比赛朗读、优秀作业展示、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作文等,在学生操行栏中记分并给予钢笔、字典、文具盒等奖品的奖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并让学生把被展示的作业本、优秀作文带回家,让家长过目签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视思想品德课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践表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和课外活动,可以增进师生情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品德课时,我除了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还组织开展比赛,看谁的糌粑捏得好、谁的红领巾洗得干净、谁的被子叠得又好又整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一天上课的时候,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彭措从衣兜里拿出一块手抓牛肉就吃。我没有简单地批评她,只是说了句:“小彭措,下课了再吃好吗?”然后借机讲了讲大家要遵守上课的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再也没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这些年,我曾多次获州级、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研奖等荣誉。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爱上了天真、直爽、重感情的牧区儿童,更爱上了美丽的阿坝大草原。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开了教学一线,从事教育行政工作。但是凡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或其他工作需要我参加,包括协助学校编排活动节目,哪怕是搭乘摩托车往返70多里的淤泥、沙尘路,我也要主动去参加。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阿坝县牧区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显著增加。麦尔玛乡小学、安斗乡小学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取得了可喜成效。2007年底,全县“两基”工作经省、州验收合格,在全县“普初”工作检查中,安斗乡顺利达标。但是,牧区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依然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所设专款要有政策保障措施,这样才能不断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把校园变成留守学生的乐园。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藏区和牧区的寄宿制学校会越办越好。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县教育局)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