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的策略
2010-04-15  2010年04月15日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 贾晓玲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普通话到现在还没有普及。目前,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不过关,不少教师(包括语文教师在内)的普通话水平还相当低,不能很好地给学生示范。特别是在方言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里,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语言工作者,教师的言语行为具有示范性,是少年儿童和青年学生模仿的榜样。如果少年儿童和青年学生的普通话学好了,社会推广普通话和对后代的语言教育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普及普通话就可能变为现实,我们的教育水平和国民的文明素质就有可能大大提高。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高测试过关率,在普通话培训中,一般是培训后就测试。这种做法由于培训时间短,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高效果并不明显,他们在测试时往往力不从心,测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尽快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存在的问题。

  1.起步晚。学习普通话这个本该在中小学阶段解决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教师走上讲台后还得补上这一课。他们已是成年人,大都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2.时间短。学习语言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接受48课时的普通话培训。全天候集中进行学习,容易引起教师和学员的疲劳,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会影响培训效果。

  3.任务重。参加普通话水平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于语言环境、教育程度不同,语音基础和语音面貌也有所不同。他们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完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任务很重。因此,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使得普通话培训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有针对性、创造性。

  4.困难多。中小学教师学习普通话还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思想认识不足,培训只为获得证书;有些教师对说好普通话有畏难情绪,认为语言环境不好,很难说好普通话;还有些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习惯因素的影响,在说普通话时还存有从众心理、害羞心理、逆反心理等障碍;还有部分教师有盲目自满情绪,认为自己说的话大家都能听懂就可以了。这些都不利于学习、使用和推广普通话,应当予以纠正、克服。

  二、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技能培训的具体措施。

  语音是口耳之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也是考查应试人读和说的能力,因此,在掌握了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基础上,应针对中小学教师存在的问题,把普通话培训的重点放在口头操练上。

  1.正音。以内蒙古东部的语音特点为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清平翘舌音字。在培训中,要求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具体做法是给出一组组有代表性的字、词:(1)皆为平舌音的字、词;(2)皆为卷舌音的字、词;(3)由平舌音到卷舌音的字、词;(4)由卷舌音到平舌音的字、词;(5)平、卷舌音相混的字、词。在反复的训练中使他们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避免了平、卷舌音字的任意混读。

  2.听读。教师在培训中要反复示范,在示范时还要强调发音部位。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语速比录音慢,便于学习者听辨发音,教师在让学员读和说时,可以及时听出问题,随时强调某些难点音的正确发音,同时便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节奏,让学员觉得既是在跟读,又是在欣赏,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在练习中增强信心。培训教师至此可由扶到放,让学员试着独立读准每一个字、词和每一篇文章,并逐步做到表情达意。

  3.说话。有了前面读的正音基础训练,学员在说话时的语音辨正能力也随之提高。但说话是一种无文字凭借的语言表达形式,他们在思考说话内容的同时往往来不及顾及语音的正确与否,即使知道正确读音,发音器官也不能服从大脑指挥。鉴于此,教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他们在说话前先列好提纲,说什么,怎么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说话时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发音上。第二步,教师和每位学员作交谈练习,指出问题,及时纠正,辅导时要不厌其烦,亲切耐心。第三步,要求他们在课外的日常交谈中也使用普通话,不能课上注意,课下随意。

  三、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技能培训策略。

  1.循序渐进策略。在进行普通话培训时,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有量化目标,这就要求培训教师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读单音节字到多音节词语,由朗读作品到三分钟说话。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逐渐加大练习的难度,由读向说延伸。同时要求学员制订每天的课外训练计划,并能按计划进行练习,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2.范例模仿策略。该方法是指按照普通话范例进行模仿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员模仿一个句子、一段话,也可以模仿一篇文章。具体做法是,教师选定内容,并为学员提供录音范例,让他们听清标准的普通话再让其进行模仿,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3.重复总结策略。每一次有针对性的训练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员的训练作出点评,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更要指出他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学员避免重复性错误。这样既让他们掌握了普通话训练的重点,又可以使他们在取长补短中共同提高普通话水平,从而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教学的目标。

  4.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耳提面命、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发音的方式。具体表现在:多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能处理大量信息,它集字符、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进行计算机编排、处理,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为普通话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使普通话教学的内容直观化、可视化,能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训练,从容应试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科学化、规范化的测试,在测试内容上既有有文字凭借的测试,又有无文字凭借的测试,整个测试过程非常规范,对应试者要从自我介绍开始,到最后一项测试内容说话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录音。它不仅考查学员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也考验其心理素质。不少中小学教师在给自己的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时能从容镇定,但在测试室面对2-3位测试员完成全部测试时,由于由原来的“主考官”变成了“被考者”,角色的转变导致其心态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心理紧张,难以发挥正常水平。因此,在读字、词时,有些认识的字变得生疏,有的字读得有缺陷或为误读。精心准备的朗读变得不通顺,尤其是“三分钟说话”,更是错误迭出,变得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卡壳、说不下去。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部分,主要是考查学员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有效地考查学员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因而,说话最能全面体现学员普通话的真实水平,也最需要学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顺利通过测试,在强化训练阶段就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应试心理素质训练,创造情境,模拟测试。

  首先,在日常训练中,要求每个学员在开始做练习之前,都要先按测试要求报出其所在的单位、姓名和从事的专业及测试编号,并且让他们到讲台前完成练习,为他们提供在众多人面前说话的机会,使其逐步克服胆怯心理,锻炼其心理素质。

  其次,分组辅导时,针对说话这一学员心理最紧张的环节进行单项模拟测试,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在人前开口说话。

  再其次,在结课前讲完测试程序之后,抽3-4名学员,全过程模拟测试,并且给出分数,让他们预先感受,提前释放对普通话测试的紧张度。另外,还可以让学员采用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和深呼吸放松法调整心态。这样不仅使他们能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还能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其他学员在听的过程中也会自我对照,取长补短。

  实践表明,按照以上训练途径和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以培训促测试,测试质量得到了保证,中小学教师能够从容应试普通话,能够取得较好的测试成绩。

  总之,只要培训教师在培训中抓住了中小学教师的特点,按照培训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勤学苦练,通过教学双方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就可以较好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其普通话测试的过关率。

  (作者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5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