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用幸福培育幸福:2009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评析
2010-04-23  2010年04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用幸福培育幸福

  ——2009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评析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一个甲子,六十载春秋,教育事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走过不平凡的历程,从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

  随着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时至今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和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努力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效应。

  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己的心灵谁来疏导?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种者。从事这份神圣职业的教师,每天给孩子的心灵播种的是欢乐、幸福、阳光、希望的种子,还是恐惧、焦虑、紧张、悲观的种子?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幸福,谁作主?

  200911月中旬,安徽省合肥市。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一名14岁的少年,因不能承受老师批评自己,而选择了从12楼纵身跳下,至今仍处于重度昏迷。

  看到这则消息,为孩子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在感慨:现在的孩子难管,教师难做。更令人痛惜的是,这类事件还在不断发生着。

  毫无疑问,孩子是受害者,可教师呢?他想不到学生会因为正常的批评,竟然用生命来反抗。孩子对生命的漠视,令人痛惜和震惊,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孩子心理的脆弱,说明是教育的缺失。为什么成长历程中无法避免的批评、挫折或失败,会成为孩子心里无法愈合的创伤?同时,教师的批评方式是否也需要加以改进?

  1999年,教育部成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同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2002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

  教育问题中很多都是心理问题。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得当,就能获得成长,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心理疾患,影响学生成才,更会影响学生成“人”。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得到了重视,学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缓解学生的困惑和压力。

  然而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学生的重要他人,其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成为被忽视的角落。

  学生跳楼悲剧并不是教师直接导致的,但教师起着何种作用呢?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教师虽然不是心理“炸弹”的制造者,却充当了“点火人”角色,结果学生被“炸”伤,教师也被“炸”得异常落魄。因此教师要做学生问题的“灭火人”,而不要做“点火人”。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教师一定要认识和理解学生,尤其在批评或惩戒学生前,教师要摸清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如果教师是在对学生的身心状态和个性特点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惩戒学生,即使出于再大的爱心,这样的教育惩戒也会冒很大的风险,可能导致不良的教育后果。关键的问题是,为人师的前提,教师的身心要健康。

  一个心理学名词叫作“师源性心理伤害”,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其表现形式有:打骂学生;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讲课死板,教学水平低下;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等。这种现象会引发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恐惧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研究发现,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若不及时调整,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效仿的榜样。

  教师心理健康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超过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的影响,这类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

  记得看过一部影片,一位美国幼儿园老师在放学前对孩子们说:“现在,大家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让你不高兴的事情,让你感觉烦恼的事情,然后,大声喊一声‘嘣’,让这些烦恼随着‘嘣’一起消失。”随着一声声“嘣”,孩子们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快乐、无忧无虑的表情洋溢在脸上。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进行了自我放松和暗示,和一群吵吵闹闹的孩子相处一天后,她也将自己的负性情绪释放出来。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的技巧,能自我调适、减压,能帮助学生疏导不良的情绪反应,或许校园里自杀之类的悲剧会有所减少,或许校园里的学生会更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