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以整合为策略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10-11-06  2010年11月06日  来源:人民教育

  自2002年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以整合为策略,使之走向常态化、有效性。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以整合构建课程文化,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课程文化是对课程全方位的透析和关注,也是浸润于整个课程之中的关键元素。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伊始,我市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创新、有活力的制度体系,构建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文化。

  1. 构建意志整合的价值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目标、内容,还是课程评价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但作为一门校本性实施的国家课程,能充分体现学校的意志、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实质上是对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重组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基于学校”,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做到国家意志与学校意志的充分结合和统一。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和实际的课程,我们提出“着眼于学生”,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资源开发的轴心,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使课程成为一门生动的生本课程。从而将国家意志、学校意志、学生意志得到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和谐的课程价值文化。

  2. 构建上下联动的管理文化。“上”指教育行政层面,“下”包括小学、初中的各个视导片和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我市首先从上下制度的联动上保障课程的落实。教育局相关科室各司其职,普教科主要对课程实施的制度化、常态化提出具体要求,制定评价要求和细则,负责课程的日常管理;教研室指定专人负责课程的研究、指导,确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加强对教师培训、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教科室主要负责对各级相关课题的指导,引导学校在研究中发展课程;督导室主要根据课程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检查课程的落实情况。全市各视导片和中小学分别出台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管理制度,形成有序的管理网络,上下联动,协调一致,从管理上使课程实施常态化。

  3. 构建导控结合的评价文化。我们首先加强导引,除外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外,主要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形式的校本研究。一是学习。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利用市、校两级教育网络平台开展不同范围的交流互动,传递信息,借鉴方法。二是培训。每学期初以教研室为主体开展针对一线教师的课程培训活动,以理论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形式使教师明确课程性质、把握实施方法和策略。三是研究。学校或跨校成立教研组,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加强对课程的研究与探讨,以具体的课例进行实际指导,及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困惑。其次,有效监控。我市完善课程的督查制度,要求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做到“五个一”(每学期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一个专题网页、一本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和配备一名骨干教师)。每学期随机抽查,学年末综合考查。建立起课程实施的月报制度,每学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专项调研,举行全市性的学生综合实践的汇报评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