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小学语文阅读机制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消耗低效率问题仍未得以有效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后,阅读表达能力仍然较差,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乃至其终身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失。 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区,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的大部分中小学在农村,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生语文素养差距较大。由此,2004年,我们决定以阅读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小学生阅读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全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开发课程: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小学生是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学会阅读的,阅读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缺乏,使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很难落到实处。同时,课程改革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区教研室牵头、语文骨干教师为主力,共同编写了《阅读与表达》系列丛书。为更好落实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我们确定了丛书分主题、分年级进行编排的体例,每个主题始终贯穿小学6年,仅内容深度有所不同。 当时,在接到编写丛书的任务后,市十七小的潘东亚老师广泛阅读了大量中外经典名著,四处寻觅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搜集了11万多字的素材,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其中的68篇文章进行了加工、润色,在反复推敲、斟酌体味的过程中,在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也使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得以锻炼。 编写丛书的过程充满了理性的思辨和团队的合力,也成为语文教师一次特殊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次次的观念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老师们逐渐达成共识:丛书内容应兼容经典篇目与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文章阅读水平应充分考虑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扩充视野和提高阅读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6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而这套《阅读与表达》丛书共178万字,1118篇文章。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如果认真读完了全套丛书,也就能够轻松达到课标的相关要求。 丛书解决了学生的阅读素材问题,为全面启动我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载体和物质条件。 聚力课堂:“以一带多”提高效率 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了,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读书、提高表达能力呢?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改革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以一带多”的教学策略。 这里的“一”是指一个主题单元内的一篇课文,“多”是指某个单元的其他课文或《阅读与表达》丛书中的多篇同主题文章。“以一带多”的具体含义是:教师重点教好同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带领学生用“一”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读多篇文章。教师重在“一”字上下功夫: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夯实基础,教会方法;在“带”上做文章:根据教科书按主题编排的特点,带动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同一体裁、多篇相近题材文章的阅读。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科书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对相关阅读篇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课文的方法阅读丛书内容,实现语言积累、表达阅读感悟的目标。 这一策略强调两点:一是重视预习环节,根据教学预案,精心设计每一课的预习目标,对阅读课文或者丛书应完成哪些任务提出具体要求,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与学的过程展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以学生的阅读表达为主线,重在指导学生怎样积累知识,如何阅读和表达,规范表达习惯,使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训练同步。 各学校在具体运用“以一带多”的教学策略时,紧密结合年级、文本特点,赋予“以一带多”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市十四小提出,低年级按“读读、说说、问问、想想”的框架,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会读书,会谈自己的感受,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能力。中高年级重视课前预习,由教师引领学生课前达到书读三遍的要求,一读扫障碍,二读知大意,三读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检查预习效果,然后按“品读、感悟、升华、拓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择机进行理解与表达的训练,实现情感培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阅读与表达》丛书的相应篇目,教材与丛书在课堂上所用的时间比例大约为6∶4。 此外,市十七小探索出课内与课外相沟通、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课前自主探究——课中交流升华——课后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市六小提出了“读为主线,精讲巧练,引领总结”的三步教学法。这些做法体现“以一带多”的理念,使语文课堂“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充满了创造的乐趣。 在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教师观念、角色、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开始重视教学目标的落实,重视对学生阅读和表达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渐渐能平等对话,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以一带多”的教学策略符合知识的迁移与生成规律,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发展了语文素养。 营造氛围:三位一体读书机制 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我们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师生搭建阅读与表达的平台。校长与教师同读书,在互动感悟中达成默契;教师与学生同读书,共同交流读书的体会;家长和孩子同读书,在读书中感受亲情的温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机制,构成了卧龙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