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期待“素课”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期待“素课”

  ● 朱华贤

  什么是素课?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就像我们平时喜爱的生态食品,直接从生产基地采摘而来,不是那种罐头,不是那种腌制、烘烤或油炸过的变形成品,也不是那种反复提炼而制成的什么“精”啊“神”啊的。

  综观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总觉得技巧太过,荤腥太多,油酱太足,色彩太浓,口味太重。我期待着这样的素课——

  素色的教学语言

  老师所说的,就像平时所说的。也许不是很流畅,不像著名节目主持人的脱口秀,也许没有多少比喻和夸张,也没有一大串的排比以增强气势,更不像演讲赛中滔滔不绝的雄辩,热情洋溢得声嘶力竭,体态相助得手舞足蹈,不像相声演员的语言,一惊一乍,噱头连连,悬念迭出。平时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断有续,有急有缓,有点头有叹息,只不过是集中在一个话题上,只不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只不过开个头,引个路,就怎么说说、问问,引学生想想。偶尔幽上一默,偶尔明知故问,偶尔重复几句以示警觉,偶尔也出点差错,但一旦发现,马上就承认,而且一点也不感到丢面子……不时又在黑板写上几个字。

  素课的气氛是宽松而随意的,态度是自由与平和的,但教师所说的,全都是内心世界的声音,没有半句夸张,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句为了迎合学生,也没有一句为了讨好,更没有哄骗和威吓。学生所说的,就是自己最想说的和最想问的。他们一点也没有觉得这节课特别重要,没有想到为班和学校争光不争光,也没有要为教师撑面子的想法,甚至连严肃认真的感觉也没有。有了疑问,马上就可以问,不一定要通过举手同意,有了感受,站起来就可以说,即使是非常幼稚和荒唐的,也不会遭到嘲笑和讽刺,更不会被批评和斥责。

  素色的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表达,是在和谐关系中的真实交流。说得正确而流畅,老师会由衷而简单地送去一个夸赞:“行!”不会是那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吹捧:“哇——我看你是个伟大的天才!”“你将来绝对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说得不当或结巴,老师就会坦诚而直接地指出:“真的,我觉得你说得不太好。”或许也会补问一句:“再给你准备几分钟,能说好吗?”不是那种明明知道学生说得不对,故意转弯抹角地说:“这倒也是一种说法”,或者“这个说法我从来没听到过”,含糊得让人不知对否。有时像聊天,但不是天南海北那么漫无边际;有时像辩论,但不是那种早已背熟的唇枪舌剑,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最本真的观点碰撞;有时像答问,但是,问,不是那种自己已经明确了答案的虚假话题;答,也不是那种有备而来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或官方腔调。是在自由对话中生成疑问,是在愉快交谈中求得答案。

  素色的教学设计

  对于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一个粗略的大概,一条主线,三四个分杈而已。写在纸上,一页或半页。至于枝枝叶叶,花朵花瓣,那是课堂中自然产生的,要靠自己的机智和敏感,随时捕捉、描绘和点染,用不着都一一设想好。就是说,设计并不精细,并没有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也没有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预设好,更没有把每一句导入语、过渡语都一一想好写出。但是,对于文本的理解,从宏观到微观都烂熟于心,高屋建瓴,掌控一切。课文至少读过五六遍,而且是用各种不同的角色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表层义、深层义和引申义都推敲过、思忖再三。书本上点点画画,密密麻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文章的不足,胸中有数;文章的个性,了如指掌。正是凭着对文本的全方位掌控,课堂应对往往是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