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教学很有趣嘛!”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刘:第三句话,“老师,我不同意”,也就是学生要能够不同意老师的讲解,不同意其他同学的发言,甚至可以不同意教材的一些说法,这样一种思辨能力、批判意识,是要注意培养的。而且,要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积极参与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也是课堂教学民主性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主张,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说“我不同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表现自我,发展个性。

  访:最后一句呢?

  刘:就是鼓励学生说,“让我来说”,其实就是要把学生“推”上讲台。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几乎是学生在教学生,吴正宪老师的课也很少是只由教师来讲的,我也试过。有时学生讲的效果的确比教师还好,我印象很深的,曾有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的七种分法,也有求三角形的高,为什么要将面积乘2除以底的有力“论证”。所以我的感觉是学生是能讲的,教师就放一放吧!

  访:高明啊!不过学生到底是懂还是不懂,是真的有想法,还是人云亦云,还是要靠教师来判断的。你是不是会看孩子?比如一看就知道,嗯,他蒙了。

  刘:对啊,看看孩子啊。比如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这样做啊?我看他表情啊,如果学生他真的有想法,眼睛会发亮,这就说明,他确实理解了老师的发问意图。如果全班的孩子都蒙在那里,那么说明我这个提问可能是不对的,因为大家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应该马上补上一句,比如:“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随时调整。以前嘛,可能即使问题不对,我也要问;即使学生不愿意发言,也要叫他发言。到后来嘛,要好一些了,对孩子在想什么,我稍微有点了解。

  这种了解呢,主要也是靠土法子。我嘛,也没读过师范,后来读读,也是稍微接触了,总的来讲还是土法子比较多,洋办法少哦。

  “因材施教”的遭遇

  刘:从前我也像大家一样,在一个班级里面,大家同样的进度,后来是因为两个学生,改变了我教学上的观念。

  第一个呢,是一个女孩子,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次小测验啊、大测验啊,她总是考满分,很乖的一个女孩子。所以平常我也没太注意她,她也很少问我问题。但是有一次小测验,她突然问我:“刘老师啊,这道题目,是试卷错了。”她说,这里面缺少一个条件,这道题目是做不出来的。因为她从这个角度思考,它缺少一个条件;从那个角度思考,也缺少一个条件;从问题这里思考,还是缺少一个条件,因此是做不出来的。

  听她这么一说呢,我就把这张试卷拿过来一看(题目不是我出的),果然缺少一个条件。于是我就补充了一个条件,拿给全班学生去考。因为她做得最快嘛,其他学生还没做到这个题目。

  访: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啦。

  刘:对,很优秀的。那个时候我就想,像她这样的孩子,如果再坐在我这个班级里面,跟其他学生一样来上课,对她来说,真的是浪费。我做小学数学老师也是一种罪过。而且,这样优秀的孩子,应该每个班都会有一两个、两三个,应该让这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尝试分层教学。

  一到数学课,我就让这批特别优秀的孩子到我办公室,自己去看看书,做做题目,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我让他们尽快地自己学下去。我呢,就多给他们补充一些课外的、思考性的、思维训练的内容。人家学一学期的内容,我要求他们最好半个学期就能掌握。当然啦,如果他们愿意在我的教室里面上课也行。

  访:以往大家对优等生的关注确实不太够,而你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付诸实践,真的不容易啊。

  刘:我主要是想不能耽误这些孩子啊,大家在关注学困生的同时,千万要关注这样一批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很吃亏的。像语文之类的学科可能还不太明显,因为那些方面可能需要积累什么的,会稍微慢一点;但是数学不同啊,如果这些孩子的悟性很高、能力很强,一旦学起来就会非常快的。现在我们讲“均衡教育”也好,讲“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好,这些孩子都是蛮重要的。否则,这几个优秀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发挥一下,是要被我们数学老师教死了的。以前我们老是提倡辅导学困生啊,但是最好的几个学生如果你不辅导一下,他同样是没有发展的。关于这个内容,我也做过课题,叫优等生再发展,就以我自己的分层教学的经历为主,这个课题在宁波拿了一个二等奖,东西写得不好,只拿了一个二等奖。

  访:现在拿去也许连三等奖都得不到。现在不大主张这些了,都吃大锅饭,其实不好,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

  刘:对。我当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听我的课,在那儿呆着没事做。我另外有任务给他,比方说,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你要把这本教材读到哪儿,作业做到哪儿,你不会做的,不理解的地方,问我一下,讨论一下。

  访:你提到有两个学生,给我们再讲讲第二个故事吧。

  刘:第二个给我启发的学生呢,也是一个女孩,是一个学困生。现在我也常跟县里的老师讲啊,对学困生的这个培养啊、关注啊、辅导啊,要稍微适当,不宜过度。我每年都会教到这种基础很差的学生,比如那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成绩很差,数学就那么十来分,语文也不好,音乐、美术还行。我是教高年级的嘛,刚接触到她的时候她成绩就差,所以我估计她的数感、学习方法啊,都不会太好的。我也辅导她,下过很大的工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有一次,就在我的办公室里,我聊天似的问她,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差啊?这个孩子很天真地说:“刘老师哦,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差。”我说,你考试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那么多题目你总能做对一点吧?她回答我说:“刘老师啊,我拿到试卷呢,就想,我应用题是做不来的,所以应用题我要用力去做。”她说的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她确实很用力的,但一道题都做不对啊。我就跟她讲,你以后考试的时候,应用题可以先不要做嘛,你把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做对,30、40分总会有的,不至于老是10分、20分哦。她听了以后很天真地对我讲:“刘老师,这样也行的啊?应用题不做也可以的啊?”当时我一想,这个话也不好说啊,否则她家长要找我算账的。所以我就对她说,你先把前面的做对一部分,后面的比如应用题之类的,你简单地做对一题,就会及格了。她听了之后很开心,说:“好的好的,我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当然,后来的考试,她后面的应用题也还都是做错的。最后实在没办法,当时要统考,我又教她一个办法,你就把不会做的判断题都打钩吧,这样5个判断题总能做对两三个,至于不会做的选择题呢,你就勾B,因为根据我的分析啊,B的可能性蛮大的。结果呢,她就是能把该打钩的地方打叉,该打叉的地方打钩,都得不了分,我想她是真的不理解啊。那么这样的孩子,我就在琢磨,我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究竟能给她什么呢?

  首先我要给她快乐。比如她在我的班里,不能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受到同学的歧视。事实上,就我的观察,她在我的班里还是很快乐的,她能够做一些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哪怕数学成绩不好。比如她很漂亮,那么可以跳跳舞啊,语文、数学考试她垫底嘛,但是美术啊什么的还可以,她还很有兴趣的。

  第二个呢,我给她一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比如数的计算啊,基本运算定律啊,我对她的辅导,那种思维方面的大量训练肯定是没有的啦,也就不想去训练她啦,我跟她家长也沟通了,她家长也同意。从这件事中我看到,我们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培养,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孩子,是学习态度的原因,还有一些孩子,是先天有一些原因,怎么学习数学也不会很理想的。

  访:那个女孩后来怎么样?

  刘:最后毕业的时候也就考了30多分,上了中学以后我也跟踪啦,成绩还是不行,她高中也念啦,念的是职高。不过我想,这样的孩子将来的生活未必就那么差吧,跟学习成绩肯定不成正相关嘛。各种机会还多着呢,重要的是她没有学坏。我的理念就是,教师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让他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至于数学的学业方面,包括知识、技能,可以稍微差那么一点。因为如果你要逼着这样的孩子一定要考到60分,让他的家长、周围的孩子都另眼相看的话,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不会很健康了,那就麻烦了。我经常想啊,等到过了20年,这个女孩三十几岁的时候,有了工作,也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社会就看不出来她曾经数学是这样差了。但是如果她心理不健康,一直受歧视的话,那么30岁的时候,她还是不会很快乐。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