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教学很有趣嘛!”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访:你谈到的这两种学生,每个班、每一届都会有啊,教师只管这两头肯定不行啊,不管也不行,许多老师都觉得这是最难办、最头疼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想过吗?

  刘:在这方面,我以前很下过苦功啊,1992年和1993年,我把自己的班级分成了五等:最好的学生、最差的学生,比较好的、比较差的、中等的学生。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就按照这样的次序让他们坐好。

  访: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吗?

  刘:知道啊。比如你这五个人是最好的,那么你们就不要听我上课了,自己去学吧。最差的几个人呢,你们也不要听我上课了,我发给你们一些东西,你们去做吧。大体上,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方面的内容弄一弄就可以啦,你发展他的思维能发展到哪儿呀?比较好的、中等的学生呢,我就按照教材的内容去教。这样做了两年,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正好一轮,然后就不再做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苦。这个尝试说来说去,无非就叫“分层教学”。但是,你说效果好不好呢?绝对是好的。因为我会调控,你这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好啦,我就把你调上来;你这几天学习态度不好啦,我再把你调到这个档次去,所以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涨的,学教材上的那些内容是很容易的。等到毕业考的时候,成绩就看出来了。

  访:这么说效果是相当不错了?

  刘:当然,这是我最辉煌的一届毕业生。临毕业考前,我去杭州参加函授去了。回来之后才知道,54个学生,100分的有34个,不及格当然还是有的,那也是肯定的。但是总体成绩非常好,我想这跟两年的分层教学还是有关系的。

  访:效果这样好,怎么不继续搞了?比如在你的学校里面推广啊。

  刘:这个就比较麻烦,教师太辛苦啦。而且,好像这样的做法有人不赞成啊。我后来想想太复杂,看来也没有什么推广价值。

  访:话说回来,分层是很累的,不分层反而轻松一些。

  刘:对,分层很累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学生肯定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六十几个学生,肯定是不同的嘛,你上课用的教材,几道例题就讲这么一点点东西,比如一个例题,有的孩子早就知道了,你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孩子你讲三遍他还是不知道,这是很现实的。

  但是现在就不太讲这个差异了,所以我班里现在也已经转回来了,因为现在家长有意见了:“把我的孩子弄成五等?我孩子在家里挺聪明的,看看电视,全知道,怎么会弄到第五等去啊?”那个时候啊,我还是有一套理论的,有一个说服家长的办法。我不是在教育学院呆了两年吗,有个心理学系的老师有一个智能测验的量化表,我把它偷偷复印来了,把自己班的孩子测了一遍,家长也有有意见的,我就说你的孩子的测验结果怎样……

  访:你觉得,你自己测的结果和你原来分层的情况相比怎么样?

  刘:基本是一样的。家长呢,会说:“我的孩子不会这么差吧?”我就说,我测过的嘛,我从杭州拿来的,农村家长嘛,也就算了。然后他的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他也服了,很高兴。

  访:那小孩子会不会有一点两极分化?

  刘:那没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班级里面,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数学成绩好,那几个人差一些,差的学生自己也认同。还有呢,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很关键的。比如比较差的那几个人,我偶尔把他提升到上面来,他就会感觉到,“我进步啦!哦,我这样子去学习,就会进步了”。万一他又退步了,那么你就回去吧。所以这里面老师是很关键的,要让他上来高兴,下去也不难过。那两年,孩子一到数学课,就夹着数学学习用品,跑到其他的座位上去了。真的花了心血的,搞了两年,有很多顾虑的。我觉得,真的要教好书的话,肯定一直要这样弄。

  访:我们现在班额太大了,不然你这个分层操作起来会容易很多吧。

  刘:那当然啊,做法上也可以更灵活的。

  童心、责任与悟性

  访:以前听你说到过:“教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说实话,听过许多教师对这一职业的感受,像这样的说法还是第一次。

  刘:我是说过的,真的是这样想的哦。

  访: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有趣呢?总不会一开始做教师就觉得有趣吧?

  刘:那当然啊。想一想还是有阶段的。最开始呢,是当作任务,要把学生教会、教好。我奶奶就是这样嘱咐我的,要把小孩子教好。后来呢,有点成绩了,你看,小孩子本来不知道的,我把他教得知道了,本来不喜欢数学的,我把他教得喜欢了,想想很开心啊,后来又有点成绩了,说实话啊,有点自满哦。

  访:这就是职业成就感啦。

  刘:那是你们这样说啊,就是这个意思吧。再往后啊,就会想得更多。教会、教好是本分是天职嘛。慢慢地,与学生交朋友,还与家长交朋友,把孩子培养成人,很有幸福感。

  访:可是任何职业都会有成就,也就会有幸福感。

  刘:不一样,不一样的。我告诉你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可以像教师这样的,教书比任何工作都更有趣。小孩子啊,肯定会不听话,会调皮,这是天性,你就要批评他、责备他,想想我刚刚做教师的时候,有时粗话会骂几句,甚至会体罚的。可是呢,小孩子不会记恨你的。因为他心里是知道的,你是为他好,老师是为了他好,他是感激你的,包括他的家长也是感激你的。

  访:所有的孩子都不会记恨吗?

  刘:也许年龄大些会不同,反正我的学生是不会记恨我的。

  访:好像真是这样,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老师,的确没有记恨,反而觉得自己过去不懂事。

  刘:所以啊,你说别的职业哪个可以这样?

  访:可是,教学是有重复的呀,一届届学生教过去,内容是一样的呀,对于教师来说,难道不会觉得乏味、单调?能够总觉得“有趣”吗?

  刘:当然,教学内容在本质上是稳定的。比如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一定是非常严格的,教师不能够随便缩小它的内涵,也不能够随便扩大它的外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单调。因为同样的内容,入手的角度可以完全不同。

  访:是不是“教无定法”啊?

  刘:对的。上课嘛,大致可以有两条路,一呢,按照教科书,循序渐进;二呢,自己来。实际上教学可以是多向的,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科书来设计。比如有一种,是在某一个环节里任由学生挑选某个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另一种呢,是在一堂课里面,可以从开头开始上,也可以从结尾开始上,还可以从中间“开花”,任由学生挑选新课的开始。这样变化就比较多了,当然有趣啦。

  访:听你这样说,我也想去教数学了。那么你说说,像你这样,觉得教书真有趣的教师有多少?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这样认为?

  刘: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觉得教学真有趣的,大概有15%到20%吧。这个还是有条件的。

  访:什么条件呢?说给我们听听。

  刘:一呢,有童心。别看有的人年纪轻轻,童心已经没有了。我有童心啊,看看孩子,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这样过来的啊。

  访:怎样过来的?

  刘:我小时候非常调皮,很淘气的,可是所有老师都对我很好的。

  访:因为你漂亮嘛,而且成绩很好吧?

  刘:哪里漂亮,成绩嘛当然不错,不过的确很调皮。我也有个好处,老师批评我的话,我一定会改的,但是改过之后很快又忘记了,就这样,批评了就改,改了又忘记,再批评再改……改来改去,就长大了。所以我看小孩子就像看自己小时候一样的,除了个别有特殊原因的,大多数孩子不会和老师对立,他就是这样,不断地犯错误,你就要不断地批评帮助他。包括什么忘记做作业,打架骂人,甚至拿了别的同学的钱,就是要教师来帮助他改正。如果小孩子不犯错误,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

  访:好,有童心,对孩子宽容。这是第一条,还有吗?

  刘:第二,就是责任心。教师是培养人的啊,这个是必需的。第三呢,就是要有点悟性和聪明,教好书是要动脑筋的。

  访:如果有下辈子,阿宽你打算做什么?

  刘:当然还是做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很有趣嘛!而且别的我也不会做啊,呵呵……

  (作者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0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