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理科教学如何进行概念建构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理科教学如何进行概念建构

——以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为例

  概念教学是中学理科教学的关键和基础,是学生能否很好掌握系统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以往这方面的教学多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对部分理科概念进行建构教学以克服以上的弊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物理学科教学为例,对如何进行概念建构加以讨论。

  概念建构的前期准备

  首先,分析概念的特点、概念间的联系及概念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概念有其共同特点,如概念的精确性、概念的抽象性等。具体到物理概念而言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由客观现象总结出的概念和由数学定义而来的概念、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概念等。不同的物理概念建构的过程是各异的,只有深入分析具体物理概念的特点,才能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

  在物理学中每个具体的概念都是不可或缺的,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一个新物理概念的建构。如讲到电阻的概念就会联系到电流、电压等。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它的大部分概念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还有部分概念是由数学来定义的。由于物理概念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些概念在物理和生活中常常用到,但其含义存在差异,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建构。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其他学科的知识对物理概念建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大部分物理概念与数学学科有联系,电流等概念则与化学学科有关联等,这也是教师在概念建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次,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对概念的建构会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学生存在的差异主要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入手。学生的基础是指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掌握,包括学生掌握的其他学科、本学科的知识基础及已有的相关经验。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的共同特征及每个学生的心理差异和不同的生活经验。不言而喻,学生的这些特征对物理概念的建构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研究这种差异,并让这种差异为教学服务。

  在物理概念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有些时候,一些教师把物理教学过程简单看成是物理知识单一的传授过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理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分析和研究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