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兼谈学业质量分析的内涵及要点

  ● 刘坚 刘红云 张珊珊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主要用于教学改进的质量分析、反馈、指导系统和主要用于督导教育质量的监测系统)成为当务之急。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科学地进行学生学业质量测试、调查与数据分析。

  2003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成立了“建立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组。4年多来,项目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发展为核心,设计测试框架、开发测试工具,测试和数据采集过程严格遵循国际通行的标准和程序,采用经典测验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对试题质量进行分析,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保证了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数据保密约定的框架内,项目组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为地方和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在组织各学科命题专家根据课程标准命制试题、对学业水平进行质性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在国内率先运用Angoff和Bookmark方法对中国内地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不同学习领域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等级标定,将三年级学生的学业状况划分为A(优秀)、B(合格)、C(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3个水平,将八年级学生的学业状况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4个水平。这一成果为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即在此项目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一组典型数据谈谈我们对学业质量分析内涵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使用“典型数据”一词,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为了保密,所有数据都不是某个测试地区的原始数据;二是为了能够反映真实情况,作为示例的数据都有“原型”,而非简单的模拟;三是为了阅读的便利,下面这组数据可以看成某县区下辖20所中学(也可以解读成某省下辖20个地区或某地市下辖20个县区)八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4学科学业测试和相关问卷的部分数据。

  【线索1】从上面的数据图可以看到,该县区绝大多数学校、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方面都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学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编号为2、3、8的三所学校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编号为12、17的两所学校中各学科均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个别学科上的不合格率近50%。

  【分析1】实现教育均衡首先是办学条件和就学机会均衡,但更重要的是使儿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确保每一位受教育者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质量标准,这是教育均衡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因此本项目呈现的图表中,按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列。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到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州,小至一所学校内的不同班级,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科之间,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追问】以编号为2、3、8的三所学校为对象,他们的学生在所测试的学科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我们有必要追问:取得这样的结果与学生所付出的代价相当吗?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基于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分析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一些背景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