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将个体经验汇聚为群体资源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导读

  ● 如何通过平等、合作的研修过程,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个体经验升华为有益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资源?

  ● 组织者如何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的研修过程?

  ● 引导基层教师获得同伴学习的深刻体验,促进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形成同伴学习的专业发展方式。

  ● 组织者根据研修主题设计由浅入深、参与者有话可说的问题链,是互动学习得以有效展开的关键所在。

  ●在同伴研修过程中,主持人扮演着教师经验的学习者、教师团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研修成果的共同创造者的角色。

将个体经验汇聚为群体资源

——教师同伴研修的理念及实践策略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铁道

  地方教研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于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和水平。然而,现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大都以专家或名师为主体,以教师为对象,因循专家大会报告、名师课堂展示、师徒结对、信息提供等形式的知识经验“传授—接受”范式。授—受双方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建构鲜而有之,缺乏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及同行之间的深入讨论。此外,借助上述方式所传递的理念与展示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及时的后续专业指导与服务,往往难以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忽视了“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学习能力的需求群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他们既有在职学习的需求,同时由于自己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对于他人也具有资源价值。关键在于组织者如何通过有意义的研修过程,整合来自教师的个体经验并引导教师们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的专业资源。为此,我们就同伴研修的理念和实践策略开展了探索。

  一、同伴研修是一种目标明确的群体建构性学习方式。

  研究教师教育离不开对教师职业特点及其学习方式的认识。教师是一种经过系统和专业培训获得任职资格并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胜任的专门职业。教师承担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研究与培训的机会不多,平时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而零碎,因此,他们参加教研或培训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期待。同时,作为具有知识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教师的专业学习往往表现为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式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同时也期望自己能够在与同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我们将这种有取有予的在职教师互助学习称之为“同伴研修”。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同伴研修是教师群体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组织者的引导下,开展的个人反思、平等交流与后续实践的建构性学习过程。

  同伴研修崇尚一种新的“资源观”,坚信每个教师都具有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资源价值,因而主张建立相互平等、资源互补的人际关系。开展有效的同伴研修有助于教师群体在围绕特定主题、相互分享资源、相互启发的过程中,生成新的专业资源,从而实现教师个体实践经验的策略化和知识化。因此,同伴研修过程有助于培养参与者的资源共享意识和团队学习能力。

  同伴研修强调教师群体应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展开学习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与学习,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增强参与者的执教能力。事实表明,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参与者从研修主题及其结果和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促进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建立同伴学习的信心。

  同伴研修主张研修活动的组织者要具有多种专业角色。他(她)不仅是教师经验的有效学习者,也是教师群体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促进者和学习成果的加工者。其中,主持人在研修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他们首先要依据对象群体的实际需求,确定研修主题和可用资源;其次,要设计互动交流建构过程;第三,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参与者相互欣赏、分享学习成果;第四,熟练应用个人反思、小组集中、大会交流和专题归纳等多层互动建构机制,生成有意义的研修成果。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