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让每个教师面向变革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百年名校系列之一

  【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忽视甚至害怕变革,百年老校就不过是“祖上也曾经辉煌过”而已。而那些一直走在社会变革前面引领时代风骚的学校,则往往成了历史的标志,教育精神的标本。

  我们关注百年名校,不是怀旧,而是要追寻源远流长又与时变迁的教育精神,期望由此能找到面向未来的一点启示。

  精神的背后是人。

  走进百年名校,就是要走近那些为执著教育理想而不懈探索、践行的人们。

让每个教师面向变革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改革点滴

  ● 本刊记者 施久铭 赖配根

  2003年,没有思想准备的李伟平调任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以下简称局小)校长。

  那时,局小已经走过了辉煌的101个岁月。

  李伟平要做的,是创造未来的光荣与梦想。

  他迅速地抓住了时机。

  上任之初,常州市教育局正好启动了“学校主动发展战略”,淡化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个性主动发展。

  另一个机遇是李伟平争取来的。

  到局小之前,他已经有5年“新基础教育”研究经历,深受叶澜教授教育理论的影响。他期望“新基础教育”研究也能在局小生根发芽,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局小最终成了“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基地学校。

  李伟平改造局小的教育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让变革成为学校文化之魂

  上任不久,李伟平拿着自己制订的“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和“新基础教育”研究方案在全校征求意见。不料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为悠久历史感到自豪的局小人,对变革似乎很陌生。

  “我们这样变了,局小还会是局小么?”教师们困惑了。

  安于现状的力量是强大的。

  但现实是,“各个领域都在变,教育当然也要变。”

  如何让教师们自愿走上变革之路?这是李伟平必须解决的第一道难题。

  他请来了叶澜教授做“思想工作”。

  叶教授不愧是大家,几句话就让人眼前一亮。“她从学校的历史文化梳理入手。她说,从私塾到书院(局小起源于1572年创办的龙城书院,之前有私塾),是变革,从书院到新学堂(1902年,‘废科举,兴学堂’,从而创办了小学),不也是变革吗?局小就是变革的产物。从新学堂到现在,局小也一直在变。其实,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中,局小都站在时代前沿。因此,局小文化的核心精神,不是守旧而是变革,是进取和敢于接受挑战!”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李伟平也得到启发:变革其实可以从梳理历史、尊重学校文化传统开始,其结合点,可以从追寻局小的名师入手。

  “对局小来说,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其实是学校精神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

  蒋纯老师是建国后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名师,局小曾经的“形象大使”。

  然而这位大名鼎鼎的“局小人”也似乎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对蒋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大家都说不清楚。

  那时蒋老师已经80高龄了。

  李伟平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急迫感:如果再不做整理抢救工作,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就可能完全流失。

  “于是我们准备尽快开一个蒋纯老师的教学思想研讨会,对她的思想挖掘整理提到了对百年老校文化传承的高度。”

  然而把这些零散,甚至是处于遗失边缘的思想材料收集起来并形成系统谈何容易,况且那时蒋老师思维已经不太清晰。

  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采访小组。

  退休老师中不少人是蒋老师的同事,于是采访小组找到他们,开起了座谈会;蒋老师的徒弟也还在学校,于是采访小组翻出了徒弟们的听课本……

  细节渐渐丰满起来。

  采访小组偶然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蒋老师曾经到广西百色地区讲学,当地曾把她的讲学稿保存下来并整理成一本小册子。于是他们不远千里专程到百色去把小册子“请”了回来。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半年多时间过去了,2004年11月,“蒋纯老师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如期召开。

  “蒋老师的学生、老同事、家人都到场,她的老朋友们——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王兰、庄杏珍、顾美云等也来了,老人们饱含深情谈起了艰苦环境下如何认真教学,勇于创新。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

  教育思想、教育理想依附到了具体的人身上,便充满了可感的力量,引起了后辈老师们的广泛共鸣。

  2005年春节蒋老师去世了,但她与这所学校有关的精神记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另一个思想研讨会是为特级教师盛云翔开的。这位在局小工作了40年的老校长治校严谨、刚正不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