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绿色阅读让学校展翅高飞
2009-09-25  2009年09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每个学生在阅读室都有相应的座号和统一编号的书位卡。学生排队到阅读室后,在自己的座号前站好,得到老师和管理员的允许后,拿着自己的书位卡选书。选好后,书位卡卡号向外,插到所选图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到自己的座位上读书了。下课后,找到自己的书位卡,就能把书准确地放回规定的位置。每次阅读课结束,阅读室书籍不用任何人整理,就整齐如初。

  除了维持阅读秩序和必要的爱书教育外,学校没有任何防范图书丢失的措施。对此,我们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使有少数学生悄悄拿走自己喜欢的书,说明这个孩子是爱读书的!就是这种出于对学生的信任,4年来,只在刚开始的半年内丢失了3本。这正是阅读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力证明。

  阅读课列入教学课时

  有了设施完善的阅读环境,我们便着手提高阅读效率。为此,学校立即对语文课进行了调整,改革课型结构,改变课时安排。我们将语文课的课型分为教读课、阅读课和写作课,每周6课时的语文课用两课时教学教材内容,两课时进行写作教学,两课时在阅读室上阅读课,目的在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这样,将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确保阅读地位,雷打不动。阅读课两节连排,90分钟的时间。每次上阅读课,学生都高高兴兴排队到阅读室,手捧自己心爱的书刊,安安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

  阅读课开设之初,我们也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是阻力。一些语文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愿带领学生到阅读室上课,有的老师即使让学生到阅读室,却暗地里让学生做其他作业。另外,很多家长认为,读课本以外的书籍就是“不务正业”。

  但是,我们深信路子没有走错,关键是人的思想没有解放,还没有脱离考试那根指挥棒。于是,学校分年级开家长会,向家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请家长参观阅读室,与学生一起读书;请尝到绿色阅读“甜头”的教师和学生现身说法。经过学校各方的努力,最终赢得了教师和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在绿色阅读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认真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对阅读材料、阅读课型加以规范。

  1. 对阅读课的材料的选择。

  阅读课上的阅读材料主要有四种。

  一是新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校规定了各年级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自由读书目三大类,内容是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质兼美的时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首先让学生阅读每册教材后面推荐的名著,这大约需要10周左右的时间。其余时间阅读教师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推荐的名家名作,也可以自主选择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期间,名著、推荐作品和学生自主阅读穿插进行。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具有不同的选择思路,如7年级侧重激发阅读兴趣,必读书目有:《伊索寓言》、《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童年》等;8年级侧重开阔视野,注重文化积淀,必读书目是:《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西游记》等;9年级侧重提高文学修养,必读书目是:《水浒传》、《简?爱》、《泰戈尔作品集》、《格列佛游记》、《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这样,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让学生阅读。

  二是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向学生推荐部分选读书目。如7年级的选读书目有:《初中语文经典读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格林童话》、《莎士比亚全集》、《汤姆叔叔的小屋》、《海底两万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千零一夜》、《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华成语故事》等。

  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阅读或写作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选取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是报刊上发表的各类佳作,教师印发、推荐给学生。

  四是学生自由、广泛地选择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

  2. 对阅读笔记的要求。

  阅读笔记重在量的积累,低年级主要为摘记、背诵优美文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词句进行造句、仿写。8年级和9年级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书心得和笔记。每学期笔记字数不少于1.8万字。目的在于为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窗口,建立一种有层次的语文教学体系:强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辟第三课堂,使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

  其实,多读多记,是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几千年来沉淀的优良传统,是语文学习的正途。积累得多了,语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就应该这么“简单”,在“简单”中,绿色阅读让语文学习返璞归真。

  3. 积极进行阅读课课型研究。

  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认真探讨阅读课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三种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阅读积累课、阅读欣赏课。这三种课型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上的,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引导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阅读指导课,即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结合课文学习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名家名作,既可以对课本内容加以延伸,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具体做法是:教师结合课本某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或某个知识点,搜集与其相关的作品,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最后交流或质疑。如学习完《荒岛余生》一文,向学生推荐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认识到鲁滨逊面对生死考验时表现出的坚毅和英雄本色。

  阅读积累课,即学生根据语文学习进度,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以积累知识、提高表达水平为主要目的,丰富写作素材,培养写作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整体把握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好词、佳句、优美文段,或者写下自己读书的收获、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既滋养了学生的心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然后进行积累比赛、小组成果交流。如学习了《纸船》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繁星?春水》,首先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歌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积累或仿写。学过“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后,有的同学仿写道:“井底的蛙,当你越过井口时,世界就广阔了。”集体交流时,同学们有的背诵,有的朗读,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