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从儿童实际出发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从儿童实际出发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 唐颖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600~1800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使识字教学增量不增负?必须了解儿童,从儿童实际出发,探索研究高效率识字的有效途径。

  一、摸清儿童识字现状,调整重组教学内容。

  多少年来,一年级孩子入学后,便按课本安排的识字内容逐一教学。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一年级的新生是否一个字不认识呢?事实告诉我们,不少孩子在学前已经有意无意地识了一些字。他们究竟识多少字,他们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心中无数。为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我们商定从调查摸底入手,首先从教材的生字表中挑选出620个字,对155名新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进行了识字量的测试,让他们逐个认读。

  通过测查,我们非常惊讶。结果告诉我们,一年级新生在学前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最多的能完全认识测试中的620个汉字,平均识字量达到200个左右,最少的也认识了26个字。面对儿童的识字现状,如果仍从“一”开始,必定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挫伤大多数学生识字起步阶段的兴趣。

  下面是155名学生学前识字情况的数据: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1. 感受汉字造字的奥秘,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通过测试我发现,尽管小朋友识字的进度不完全一致,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独体字每个孩子都会认,如:大、小、上、下、日、月等。因此结合拼音教学,我通过增加象形字、会意字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造字的奥妙。

  例如,增加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一课。课上,我引导学生感受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形象而逼真的简笔画→简洁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使孩子们豁然开朗:哦,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通过生动的画面到方正的汉字的逐渐演变,使学生将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妙的欲望,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下课了,孩子们兴犹未尽,争着问:“还有哪些字是从图形变来的?”从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笑脸上,我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2. 开设“识字乐园”,让学生在“玩”中识字。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一部分简单的合体字三分之二的孩子会认,但三分之一识字量较少的孩子还很陌生,由此,我就把这些生字进行组合,在拼音教学结束时开设“识字乐园”,用游戏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识字,字识得多的孩子做小老师,互帮互学。

  如闯关游戏,将生字设在各个关口,学生分小组集体闯关,在闯关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只有集体闯关成功,这组的小朋友才可以得到汉字国王准备的礼物。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识字乐园”中,我让学生通过担当角色,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摘果子”、“找朋友”、“你演我猜”、“汉字妈妈找娃娃”、“邮递员送信”等,如:“摘果子”让孩子上台当小果农,把果树上会识的“苹果字”摘下来,读一读。比比,谁摘的果子多,谁读的字准确。这样的游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以“自我实现”的方式满足当众展示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孩子们就在游戏的过程快快乐乐地学习汉字,轻轻松松地巩固汉字。

  3. 调整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迈好写字的第一步。

  拼音教学结束后,就进入识字教学阶段。由于此前对汉字进行的一系列铺垫学习,在识字教学之初,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在字音、字形和字义方面对孩子们来说都不算太难,而写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是不小的。

  因此,我就把教学重点放在写字上。从练习执笔、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并了解字的基本结构,正确掌握笔画笔顺,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并养成端正的写字姿势。这样突出了学龄初期儿童识字的难点,帮助孩子减小写字的难度,迈好写字的第一步。

  二、利用学生识字经验,增设情境识字课。

  孩子在入学以前就认识了这么多汉字,那这些字又是如何习得的,学生识字的时候有些什么经验呢?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识字调查,让学生讲讲自己印象最深的识字故事,由爸爸妈妈记录下来。下面是几个特别有趣的识字故事:

  ▲ 我和好朋友一起下棋,我输了,伤心地哭起来。爷爷走过来,笑着说:“小轩,我让你猜一个字:一只小狗张开了两张嘴巴,这是什么字?”我猜不出来,爷爷就说:“一只小狗就是犬,两张嘴巴就是两个口,合起来不就是‘哭’吗?”啊,我明白了,原来爷爷在笑话我。不过,从此以后,我却牢牢记住“哭”这个字。

  ▲ 春节前,我和爸爸一起在门上贴“福”字,爸爸说“福”字要倒过来贴,表示“福”到来了,祝愿新的一年幸福美满,我就把“福”字看了又看,认了又认。

  ▲ 一天,我陪妈妈到理发店理发。我看到理发店的门上贴着“汤发”两个字,我就问妈妈:“头发还能做汤啊?”理发店的阿姨笑着说:“应该是烫发,烫下面的火字底被调皮的小朋友撕掉了,才闹了这个笑话。谢谢你的提醒,我马上把它改掉。”就这样,我认识了“烫发”的“烫”字。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学生识字的途径也不仅限于课堂学习。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利用商店、广告、公交站牌,社区中的文化、金融、邮电设施,旅游时的标语,各种食品的包装、电视中的字幕识字;猜谜语、编儿歌、看对联识字;也有阅读中识字;练习书法时识字……这些信息给我们的识字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我充分利用儿童自己识字的经验,开设了情境识字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中学习,让有意识字与无意识字结合,提高识字的兴趣与效率。

  1.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

  孩子们进入校园的第一堂室外课,就是认识校园。以往我们只是带着小朋友认识校园中的各种建筑、熟悉校园中的环境,可是当你换个角度去看时,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学校、大楼、班级的名称,花坛中的警示语,校门口的画廊、板报……例如,学生心语中的“美美地想乐乐地做”,孩子很快都能学会。这些平时并不引人注意的课程资源,在老师设计引导下,已经成功地为孩子在校园里上了识字的第一课,孩子们非常兴奋。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