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规律 根据上述汉语教学特点,如何把握汉语教学规律,进行切实而有效的教学呢? 一、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 简单地说,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看,同样先会听说,再学习文字。第二语言的学习也一样,要先学习听说,再学习文字,这样学习才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汉语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要从学习汉语拼音入手,以训练听力、口语表达和识字为主,逐步向阅读过渡。”笔者的理解是:小学阶段听说教学应该是重点,先从语音(拼音)学习入手,正确掌握汉语的语音,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好拼音要熟记声母、韵母和四声,掌握拼写规则,熟练拼读和拼写音节。只有这样,拼音才能起到“拐棍”的作用,即正音和识字。再通过课文学习掌握规定的字、词,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教学作为重点,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过好基本的语言关,弥补上学前不会听说汉语的缺失。要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听说日常用语,不能到了初中还不会说日常用语。因此,小学起始阶段,要从看、听、说入手,用图片或实物进行看、听、说教学。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先掌握(会看、听、说)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如蔬菜、水果的名称,学习用具、餐饮用具的名称,人体五官、肢体名称,各种服饰的名称等;再通过对话教学,学习掌握常用句式,并会熟练地运用。小学阶段听话、说话训练是最基础的训练,一定要重视,要想掌握汉语这门工具,必须从口语学习入手,同时读写要跟上,做到小学毕业就具有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口语交流和交际能力。 《汉语课标》对初中、高中阶段的要求是:“初中阶段应以词语教学和阅读训练为主,兼顾听说训练。”“高中阶段应以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为主,兼顾口语交际训练。”对蒙授初中、高中学生而言,“兼顾听说训练”和“兼顾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还是有些高,或者说把听说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给人的感觉似乎经过小学阶段的听说教学,蒙授学生已达到汉授学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听说水平,不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了,其实不然。小学生虽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听说能力,学习了1000多个字和两三千条词汇,但是他们并不能做到运用自如,因为还没有形成汉语思维和汉语习惯。第二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模仿、重复和巩固训练,才能烂熟于心,达到脱口而出,才能运用自如。就像“疯狂英语”的李阳先生所言:记忆英语单词和句式,不是用脑记忆而是用肌肉记忆,才能想都不想就能说出。汉语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况且小学阶段具有的听说能力只能适用于小学生,而中学阶段的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中学生。因此听说读写基本技能需要整个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所以笔者认为蒙授学生学习汉语,初中、高中阶段听说教学仍然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一定要重视听说教学和听说训练。如果学生具备了汉语知识和汉语能力,就能听懂汉语广播,看懂汉语电视节目,阅读汉文书报杂志,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中要加强听力教学。 语言学习始于耳闻。语言的习得主要通过听。听、说、读、写中听是首要的。有资料表明: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有45%的信息是靠听获得,有30%是靠说获得,而通过读、写得到的信息则分别占16%和9%。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听力教学在语言学习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听是交际的第一要素,听力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之一。但是在过去的汉语教学中,对听力教学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听力训练内容和测试题。平时只是进行一些字、词、句、段的听写训练或听短文作简单问答训练。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评价汉语水平和能力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要想提高蒙授中小学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听力教学。这就需要汉语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新的《汉语课标》和新教材,加强对听力教学课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汉语听力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句的语音、语调,能够听得准、听得懂,对所听语段的内容信息能够作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对学生也要进行听力教学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听的技能尤为重要。无论是在校内听汉语课、与教师、同学用汉语交流,在校外去商场(市场)购物,看汉语电影、电视节目,还是听汉语广播、听汉语歌曲,首先要学会听。听,作为语言活动的一种形式,在人类活动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果从开始就忽视了听力训练,语言输入量不足,势必影响说的能力,其结果会使学生不仅不能在口头上和对方交流思想,而且也会影响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