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参与教学的过程,主动学习知识,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要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挫折,这时,教师就应该运用情感效应,采取客观、积极、激励性的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使得学生的自学活动向成功靠近一步。当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一个新思路或新方法时,老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做对一道难题时,老师应鼓励说:“真不简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让他“再动动脑筋,你准行!”这样的评价不是对学生过多地指责,而是善意的引导,有助于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的影响,自学活动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费时费力,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在学生自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法可循”,教给学生正确、简明、合理的方法。笔者针对物理书的特点,举办了题为“如何读物理书”的专题讲座,教给学生自学物理的方法,收到较好效果。读书是学习的主要手段,要学好物理就要读好物理书。 首先,要了解物理书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一本物理书包括物理概念、现象、实验、规律、公式、图表、例题和习题等主要内容。其次,要了解不同内容目标所要达到的不同要求。物理书主要是建立和阐述物理概念、解释和运用物理规律、推导和使用物理公式,概念、规律、公式是核心内容,其他内容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概念、规律、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桥梁”。再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对核心内容要精读、细读、慢读,切实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 对概念:要逐字逐句地读,弄清每一个字的含义。读完后要想一想,这个概念为什么要提出来?这个概念是怎样建立的?这个概念能解释什么问题?这样读概念,才能深刻理解它。 对规律:物理规律是物理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出的说明和解释物理现象的结论。读完后要想一想,这个规律是谁在什么条件下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总结出来的?它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对公式:物理公式是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因此,要弄清公式中每一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它的单位。哪些量是常数?哪些量是变量?公式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个公式来解决有关问题?切忌乱套公式。 对现象:读后要知道这个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它属于什么物理过程?怎样才能正确解释它? 对实验:读后要弄清这个实验装置、目的、现象、分析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实验方法。因为物理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所以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实验,不能只看物理书上的实验,而要动手做实验。 对图表:物理书上的图和表是为了形象地表达概念、规律和公式的。图和表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有的学生读物理书时,只看文字,不看图表,这是不对的。 对例题:物理书上的例题是帮助我们运用概念、规律和公式解决物理问题的范例,它具有示范作用。要着重掌握和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在于例题本身。对于有的例题要找出多种解法,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对习题:物理书上的习题是为了让我们练习使用概念、规律和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在做习题时要分析题目的条件,不能乱套公式。 读物理书时,要牢记比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笔者在留给学生讲“带电体在电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有自学目标)的课题时,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理论和涉及的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指定一些有关资料,学生自己再找一些资料),总结整理成一个专题,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讲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得出完整、正确的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