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什么方法更有价值——王尚志①教授访谈录
2010-04-01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人民教育

  对话

什么方法更有价值

——王尚志①教授访谈录

  ● 施银燕

  施银燕(以下简称“施”):王教授,请教您一个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自从进入小学教材后,老师们的教法有多种,比如说大家都推崇“假设法”,因为它十分巧妙,但因为比较难理解和掌握,所以老师们想出了讲故事、画图等办法来诠释这种方法,大家赞叹其生动、易接受。也有老师非常欣赏《孙子算经》中的解法——“砍足法”,非常简捷并且还很有“文化”味。相比而言,我们这节课用的尝试就有那么一点争议:是不是太笨了?在您眼里,您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更好一些?或者说在小学里怎么教更合适?

  王尚志(以下简称“王”):首先,我们先不谈方法的好和坏。先跳出这个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如果第一次碰到“鸡兔同笼”问题,12个头,30条腿,我们会怎么想?从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出发,我们可能思考得更深入。

  也许,学生会觉得又是头,又是腿,很复杂,那么先从符合12个头这个条件想起:可能12只都是鸡,或者11只鸡,1只兔;10只鸡,2只兔……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走向成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出现无序、举不全的情况,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还有哪几种可能?好教师帮助学生会不露痕迹,学生还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

  刚才这个方法我们不妨称为“穷举”法。那么也有学生可能会从“6只鸡6只兔共36条腿”和题目要求的“30条腿”中去找差距,教师可以提醒“腿多了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调整,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学生试了几次,而是能根据结果进行正确的推理,这样他们的认知水平就能很自然地迈向下一步。

  施:在这个调整的背后是不是有点逼近极限的意思?

  王:可以这么理解。你要说在小学里教极限,教区间套,那不现实,但这里便完全可以渗透这些东西。但是有的时候,老师往往太着急,急于走向既定的结果,于是学生就失去了锻炼推理能力的机会。

  施:是的,只有过程充分展开了,方法的渗透才有可能。

  王:再比如说你们说的假设法,讲得很生动,让兔子都起立,这样地上就只有24条腿,实际有30条,多的6条腿是谁的?是兔子的前腿,于是问题就解决了。而这里我们需要让学生思考的是,为什么要让兔子站起来?

  也可能学生会根据条件想到,鸡+兔=12,这与学生原有认知接轨,很有道理,这不就是方程吗?进一步:兔×4+鸡×2=30。可能我们老师比较容易忽视这种表达,非要xyz才是方程,事实上,符号是数学的语言,但符号是人定的!

  施:我倒觉得这种很朴素的方法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好像学生不太容易想到。

  王: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再去做个调查,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现在老师们中间有一个认识值得讨论:教最巧的方法是最好的,认为巧是聪明的标志。我建议对好方法作重新思考:对学生而言哪个更自然,可能更为重要。因为一方面它能树立起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另一方面能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不存在最好,各种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方法更有潜能,它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是通性通法。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绝不能贬低穷举法。穷举在数学上可说是最朴素也最广泛的方法,它是我们分类思考必然的结果。再比如我们刚才举的逼近的方法,6只鸡6只兔,一共36条腿,腿多了;10只鸡2只兔,28条腿,腿少了,那么结果一定在这个范围之内,再不断调整。这里体现的思想,在以后整个高等数学中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连续函数f(x),如果f(a)>0,f(b)<0,则必有f(x0)=0(a<x0<b)。当然,这个东西我们老师了解即可,没有必要也不能向学生卖弄。

  施:您说的对我们很有启发!好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看,它是否自然,是否来自学生,也就是一定要有生成的基础;从数学的角度看,得看它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就是您说的是否有潜能。我甚至觉得这两者往往是一致的,越是自然的,也越有潜能!谢谢您!

  ① 王尚志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