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六个认真”。 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动脑求知、自主探索的重要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可根据新课内容布置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并给予适当的自学提纲作为指导。例如预习方法,可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预习:1.通读——大致了解新知识的内容;2.细读——研究定义、法则、公式、性质是怎样形成的,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3.再读——即仔细阅读例题、文字解说及计算过程的旁注,弄清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4.做几道习题,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地向老师提问。 学生通过预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二、认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 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数学概念、规律和结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能消化理解,所以教学时必须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结合新课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让其思考。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富有启发性,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教材,去思考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新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思考题:56.28÷0.67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应怎样变化?当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应怎样变化?为什么?这是根据什么规律?通过上述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主动掌握新知识。 三、认真讲清解题思路。 让学生讲清解题思路,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学生讲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讲是在预习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系列问题开展同学之间相互讲,让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讲解,让全体学生都能明白解题的思路。 四、认真动手操作实验。 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积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技能。 学生操作实验前,教师必须预先进行实验操作,以明确实验操作的程序,减少盲目性。操作中教师要加强操作指导,以求结果的准确。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教学中,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学具,捏住两角,拉一拉,推一推,再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老师提问:1.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变化说明了什么?2.变形后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的长度有变化吗?3.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一特性的例子吗?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通过对一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梳理出知识要点,加以强化。好的课堂小结,对一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每节课下课前3分钟让学生自己小结,要求他们通读当堂内容,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形成过程、应用题的思路分析过程等重新梳理一遍,进行综合概括,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使小结不断完善。这样既能及时巩固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六、认真做好巩固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反馈形式,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通过练习,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通过实施“六个认真”,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感悟数学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五当沟小学)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