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高中物理总复习策略
2010-04-15  2010年04月15日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高中物理总复习策略

  ●湖北省黄冈中学 曾献智(高级教师) 徐 辉 (特级教师)

  面对高考模式和命题原则的不断变化,该如何进行高考物理复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目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与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差别,2008年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定位,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科综合命题指导思想。试卷命题源于教材,稳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严格杜绝了偏题、怪题、难题现象;试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更加注重“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理念。对物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和渗透,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上重视基础”、“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等基本理念,较好地实现了考试大纲提出的命题思想,即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加强实验、稳中求变、适度调整等,它将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面对2009年的高考复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落实双基,夯实基础。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物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理解能力是理科综合能力的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能力的提高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以做习题、搞题海战术来实现,习题只是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重要的是做题后的总结、归纳和强化。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要切实弄清其确切含义,侧重似是而非的概念间的辨析,如速度和加速度、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场强和电势、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等。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要注意其适用条件、相关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和环节,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其本质,促成知识和能力内化。此外,对于非重点知识,要回归课本。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难度不高,复习时应指导学生紧扣物理课本、阅读课本,对基本概念加深理解,才能正确辨析物理概念。

  例如,(2007年四川卷)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从该时刻起

  A.经过0.35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

  D.经过0.1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分析:本题考查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联系和区别,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正确理解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物理意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A、C。

  二、加强主干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中,要将教材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研究学科内知识综合点,梳理和整合主干知识,强调各部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归纳物理思想和方法,总结解题思路与技巧,融合思路、聚焦主干、举一反三,提高解答问题、综合应用的能力。有些题若是在某一章节出现,学生可能还能解答,一旦到了综合训练,部分题囊括很多的知识点,学生就不知道该从哪入手,从什么途径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对方法和规律进行有机渗透,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抓得好,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一个简捷的解题过程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所选的例题一定要围绕涉及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充分地发掘知识面及与此相关的内容。

  “运动和力”、“动量和能量”渗透到高中物理的各个分支之中,抓好这两条主线,将相关知识进行串联,整个高中物理知识基本上就有了清晰的脉络。如,要求物体运动的速度,那么在高中物理中与速度相关的内容有:匀变速运动中可以求速度;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中也可以求速度;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可以求速度;能量守恒及动量守恒还可以求速度……在这些求速度的方法中所要求适用的条件不完全相同,那么与题设条件相吻合的求速度的途径,就可以由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后确定最佳方案。

  例如,(2008年天津卷)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kg的物块A与质量m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 g=10m/s2,求:(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2)绳拉断过程中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3)绳拉断过程中绳对A所做的功W。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