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周济: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08-05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人民教育

   二、“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2006年的重点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规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任务: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尤为关键。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正在制订之中,我们的初步思路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教育的活力,开创一个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发展目标方面的初步考虑是:“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4500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达到每年8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其中在学研究生约140万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取得阶段性进展。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实现“十一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目标意义重大。《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的征求意见稿,此次会议前已经征求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的意见,此次会议上再次征求同志们的意见,修改后将正式下发。

   在《规划》和《要点》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些年我们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紧紧抓住几个关键环节。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二要德育为先,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2004年的中央8号、16号文件和两次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形势下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三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青春健身运动,普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四要切实提高学校和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五要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中考、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六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2006年在这方面要切实做好的工作:一是继续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完成素质教育的系统调研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建议;认真总结推广各地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经验,开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二是深入推进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把2006年作为8号、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年。要认真研究进一步推进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办法,如制订颁布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小学德育大纲》;着力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进行班主任建设情况调研,制订《班主任工作条例》;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要进行贯彻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的督察。三是全面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修订义务教育语文、数学等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总结5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经验,进一步部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加强实验省(区)教师培训的力度,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面向教学实际问题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新课程实验省(区)骨干校长培训,加强校长组织实施新课程实验的能力;加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考、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指导。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标准。全面规划和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明年将增加辽宁、安徽、浙江、福建等省进入试点。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