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价值问题,就是旨在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健全的人。教育的价值实现是衡量和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同样,科学教育亦毫不例外。对科学教育的研究若不紧扣价值实现问题,就难以把握科学教育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本文在对科学教育进行价值考量、明晰其应为的基础上,分析当下科学教育价值实现难为的症候,进而探讨其走出困境必要的作为,希冀对当下的科学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一、科学教育自在价值意蕴:求真、扬善和达美。 从词源学和思想史来考察,“价值”主要是指某物的有用性。从逻辑上说,某物的有用性,总是相对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而言的,而对人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同时也就是人们所期望的东西。那么,科学教育的价值,即其承载的期望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科学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的以学科的知识教学、探究教学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等为教育形式的,旨在使学生科技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拓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得到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蕴含的求真、扬善和达美的价值意蕴,正是为人们所期望的。 “求真”意味着科学教育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引导学生辨别客观事实,探索客观规律,从而发展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波普尔说,“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科学主要是基于事实的世界,科学教育以对科学进行传承和解释为己任,所以无疑要尊重历史和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寻求对科学真理的真实认识。同时,对个体而言,科学教育满足了人们获取一技之长、为职业生活做准备从而提升自身生存能力的实用需求;对社会而言,科学教育表现出提升民族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价值。所以,科学教育的“求真”,实际意味着谋求社会生产力价值(即使是潜在的)与个体人力价值的统一。 “扬善”意味着科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和伦理价值,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人类意义的精神财富。 比如,科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以宣扬无神论、批判各种邪教和迷信思想为己任的思想教育,就必须利用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教育。 再比如,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的发展。科学知识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只有当学生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才能辨别真理与谬误、善良与邪恶、诚实与欺诈,才能对别人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无形的精神教化。科学教育离不开对科学家事迹的学习,如为坚持真理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为探究放射性元素而不惧伤害自己的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普罗米修斯精神必定会深刻而又持久地影响着学生,这样的道德教育有着无以取代的作用。 “达美”意味着学生在科学学习、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获得美的熏陶与体验,进而提升其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 首先,自然事物普遍具有静态结构上的对称性、统一性和动态变化上的一致性、和谐性,本质上具有一种美的属性;其次,既然研究对象具有美的属性,那么作为对象的反映的科学概念、理论模式也应具有美的属性;第三,作为把握自然事物真和美的桥梁的科学方法,也具有美的属性。就科学实验而言,它设计得越合理、巧妙,其纯化和强化研究对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另外,科学教育通过揭示大自然的奥妙,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幅自然界和谐、对称、简洁的画面,结合学生自身通过学习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而体悟到的和谐与对称美,必然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一种重要的审美感受状态和审美素质。 由上观之,科学教育进行的不仅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而且还是一种旨在精神教化的道德教育和一种具有特殊美学价值的审美教育。科学教育是求真、扬善、达美的圆融统一。其中,求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旨趣和自在尺度,扬善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自为基准,达美是科学教育自在自为的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显然,科学教育应该是上述三者的充分彰显和全面拓展,从而达成一个完满的价值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