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让学生拥有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2009-09-25  2009年09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在这个年级里,共有6名土耳其学生。一年多来的朝夕相处,让学生们了解到:土耳其禁吃猪肉,肉食主要是羊肉,口味偏甜。据此,大家早就开出了自己的菜单,列出了做蔬菜沙拉的原料。

  课堂上,两位土耳其家长一边教孩子们做沙拉,一边告诉他们更多的事情:土耳其人喝的是红茶,做菜多用橄榄油或玉米油。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在了解土耳其饮食特点的同时,也对土耳其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

  在育才第三小学,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土耳其、菲律宾的几十个孩子,与中国孩子完全融合在一起。如果不是皮肤、眼睛、头发上的一些区别,仅从上课、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根本感觉不到他们是外国人。

  课间,是孩子们“英语大会”开讲的时候。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窃窃私语的单向交流,还是众人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整个校园都变成了一片英语的海洋。

  校长王小维说:“从娃娃抓起,是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的关键。”学校开办之初,她就带头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题研究。对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特点、主要内容、主要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他们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曾令格认为,面向世界的教育,一是指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教育文化;二是指面向世界的人才观念、知识技能;三是指面向世界的人才工作地域、工作方式。面向世界的人才,应当是在通晓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世界各国文化与传统的人才,应该是懂技术、通外语、会经营管理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较强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生活环境的人才。

  培养这样的人才,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南山区教育界为实现这个梦想,一直在进行着脚踏实地的努力。

  为了给全区学校近距离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便利,为培养人才提供参照,南山区积极鼓励建立国际学校。目前该区已经拥有蛇口科爱赛国际学校、鲸山国际学校、中加国际学校、日本人国际学校这4所国际学校。除此之外,还在一些学校开设了国际交流班。

  2008年寒假,南山实验学校中学部国际交流班的孩子远赴加拿大学习、体验。他们走进学校,走进异国家庭,走进市政厅和大学校园,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西式春节”……

  这个班,是学校与加拿大列治文市教育部门合作设立的。加方派出了两位资深教师,到学校任教英语、音乐、艺术课。他们不仅从加拿大带来了教材,也带来了崭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老师的问题不论会与不会,孩子们都敢举手示意;无论答对答错,外教总是慈爱地望着他们,从不指责,更没有埋怨的意思。他们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一个学期过去,老师们都为这个班捏着一把汗:这么教学,成绩能好吗?怎么向家长交代?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料,该班的英语成绩大幅超过其他班级,名列全年级第一。全校为之哗然。如今,老师们一有空儿就到国际交流班观摩外教讲课,教师学习多了一个窗口。

  这个班的孩子到加拿大交流,对话列治文市市长时,知识面之广让市长感到惊讶;对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学生时,精彩的提问令大学生们瞠目。鉴于该班学生的突出表现,列治文市教育部门决定,将适当安排部分南山实验学校初中毕业生到加拿大读高中。

  “国际交流班对于增强孩子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大有帮助,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班学生家长的这番话,代表了家长的共同心声。

  从工具到文化:开创外语学习新境界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外语要过关、外语教学要过关。

  为此,南山区教育局提出,要以英语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熟练程度和交际能力。要根据儿童智能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抓住幼儿、小学低龄时听说能力发展的黄金期,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在小学一年级正式开设英语课,大力推广“兴趣、情景、活动”英语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南山区教育局调研员、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刘根平认为,语言只有在与其相应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被激活,而文化也只有在积极的语言应用和交流中才充满魅力。

  真正的外语学习应该是工具与文化的互动过程。在南山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外语教学都在生动地演绎着这种互动过程,他们从教材选用、内容安排,到课堂教学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以南山外国语学校为例,他们的英语教材以境外原版为主,以便为师生提供标准化、地道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尽量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方式以交流互动为主,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实践中则设法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氛围。

  为了探索英语口语教学新途径,他们大胆采用了为英语电影配音的方式。负责该项目的学校教导处主任葛岩峰说:“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因为画面丰富、场景感人、人物形象逼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让他们在观看英文原版动画电影的基础上,尝试根据画面场景与人物内心活动进行配音,不但满足了孩子们喜爱动画片的要求,还为孩子们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大大提高。”

  一位地道的美国“老外”,在听了学生为美国电影《狮子王》所做的英语配音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声说道:“Is that true?Good!Very good!!(真的吗?很好!好极了!!)”

  南山外国语学校的英语电影配音教学,为国内外教育同行广泛认可。有关部门在南山外国语学校举办了“全国首届英语电影教学观摩大赛”,学校为大赛提供了12堂观摩课。学校还受有关部门委托,举办了“首届全国英语电影配音课教师培训班”,首批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英语教师。

  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水发说,电影配音不但为口语教学闯出了一条新路,而且扩大了英语教学资源的选择范围。

  事实上,教材只是人类浩如烟海的知识的一种“样本”,并不是学习语言的唯一素材,特别是受到网络等多种资源的冲击后,教材的局限性就更凸显出来。于是,经过筛选的网上语言资源、英文名著、英文原版电影、英文广播、英文电视剧等就成了学校英语教师经常使用的素材,并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的英语课堂中。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