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之“谜” ——探寻河南省濮阳市基础教育高质量的秘密 ● 本刊记者 李帆 高考舞弊! 4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揭露河南濮阳县三中高考舞弊,犹如一颗“炸弹”,震得整个濮阳市站立不稳,晃了几晃。 那一年,濮阳教育人抬不起头来。不说什么,就冲同行的眼神,也明白人家的意思:“原来你们的好成绩,是舞弊出来的!” 在此之前,濮阳的高考本科上线率,总保持在河南省的前五名。 然而,仅仅是短暂的低潮,濮阳教育就打足了精神,一年一个冲天炮,一个比一个放得高,响遍了整个河南省:2007年,本科上线率38.51%,河南省第一;2008年,41.9%,河南省第一。清华、北大录取比例,连续4年,河南省第一! 开封、商丘、新乡、焦作…… 河南省一共18个地市,就有12个地市到濮阳取经寻宝。他们想看看,濮阳办教育,到底有什么绝招! 濮阳人很热情,想看哪就看哪。 局长说:“考风考纪要抓好,整体成绩才能上去。” 校长说:“还得坚持不分重点和非重点班,不然学生成绩下滑不说,不出五年,教师队伍质量也会下降,得不偿失。” 最后,老师们千叮咛万嘱咐:“绝对不能加班加点,给孩子增加负担。” 考察学习的人,前前后后,把濮阳兜了个底朝天。他们看来看去,濮阳没有一所豪华学校,却人人都有干劲;素质教育搞得不错,高考成绩也很好。再一听介绍,更惊讶了:难道就是这些方法?怎么有的还和我们认为能提升成绩的方法恰恰相反? 濮阳教育,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一位“外行”的教育局长 “我搞教育是外行。” 舞弊案后上任的市教育局长刘庆聚,第一句话,就让大家的眼镜滑到鼻梁上。 时间久了,大家这才发现:“四平八稳”,和这位军人出身、一股子冲劲的局长沾不上边。 从外部进来,对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刘庆聚看得透,也敢说。 “一个问题是屏蔽,整个教育系统就像一个封闭的气球,外边的新鲜空气进不来,自己感觉还可以,不知道外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忙,但就像笼子里面的小松鼠一样,每天不停地爬。实际上都是循环往复,没有开拓。” 听到局长的比喻,大家偷偷地笑了起来。 可不是吗?以往,在濮阳教育界,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教科研也不普及;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并不好。 “我来了要做两件事,一是给这个气球扎一个洞,把外面的新鲜空气放进来,另一个是把笼子咔嚓一刀,劈开了,让大家能往前走!” 仿佛为了强调,刘庆聚猛地站了起来,双手有力地、狠狠地向空中挥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 可是,用什么来扎破“封闭的气球”?用什么去劈开“困住人的笼子”? 机制,只有机制。 “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在刘庆聚的带领下,教育局启动了“教研赛考评”工程,涉及到了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教育教学竞赛、考试考核、评价教育质量等机制。而所有的机制,都指向“人”,指向人的“成长”。 每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考出了“导向”:学习与科研,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 几乎每个周末,市教育局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每次学习,就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教师们鼓掌欢迎:“我们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不管优质校,还是薄弱校,课堂的变化都令人吃惊。 濮阳市第三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中,却有勇气把课堂放给孩子们。他们规定:学生能自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要讲;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互动学习。 在一节数学课上,光一道数学题,孩子们就想出了8种解题方法。他们争先恐后,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 讲台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当一回“小老师”。 下课铃响了,老师宣布下课,孩子们却全嚷嚷了起来:“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让我讲完吧!” 这种讲课方式,看似浪费了老师的时间,实际上却是一种高效的“思维培养方式”。正是这样的课堂,让濮阳市第三中学,这所地处城乡接合部、没有任何生源优势的初中,一跃成为濮阳初中校的“新星”:2004年之前,学校仅有20%左右的学生能考进市以上示范性高中;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90%以上! “我一个人能有多大力量?濮阳3万多名教师,他们每人多出一分力,濮阳教育变化就会很大。”对成绩,刘庆聚从不“揽功”。 他说,自己以前虽没干过教育,但做任何事,只要抓住了“机制”与“人”两个关键要素,大方向就错不了。 然而,细细品味濮阳的机制,有人很疑惑:它们不稀奇,别的地方也有,怎么单单就在濮阳有了这么大的效果? 机制再好,也怕“歪嘴的和尚念坏经”。当上教育局长后,刘庆聚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阳光。” 为这,他与下属约定:找局长,只能谈事不落座;教师招聘,要实现“零投诉”;凡事都要放在太阳下,监督到位。就拿最受人关注的校长选拔来说,这几年,濮阳被提拔的校长,很多人都挺奇怪:我一没走路子,二没做任何请客送礼的事,怎么局里就任命了我呢? 机制是鱼,风气是水。只有水清洁了,鱼才能生存、壮大下去。这道理,刘庆聚参得透透的。 “风清气正,一片蓝天。”在濮阳市教育局工作了近30年的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张玉田,这样评价现在的教育系统。 4年过去了,刘庆聚,这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局长,这位自称是“教育外行”的局长,乐呵呵地干着教育。他说,自己“不为官,不为利,只为育人的幸福”,谁让“办教育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