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霍华德?加德纳教授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003年,在这一理论诞生2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了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演讲》(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7期)。今年3月,他为《智能的结构》出版25周年写了纪念文章,经著作者和译者授权,由本刊独家发表此文(题目系本刊所加,原名“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Howard Gardner’s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以飨读者。 我是怎样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 ——《智能的结构》出版25周年纪念 (美)霍华德?加德纳 沈致隆 译 1983年,我在自己出版的专著《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我是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写这本书的,因此我写作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也是我的同行心理学家。我的这本书,涉及到此理论在教育方面应用的内容很少,更没有预料到它会在教育工作者那里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教育界对于这个理论的赞同和应用,首先出现在美国,然后出现在其他国家,最后遍及全球。在快满65周岁的时候,我将要发表一系列演讲,回顾自己25年来的学术历程,并说明我对未来这方面工作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我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目的,是和智商(IQ)以及标准智能理论唱反调。实际上当我开始导致这个理论产生的研究工作时,头脑中并没有以上想法。的确,作为一个学生时代标准化考试教育评估体系中的佼佼者,又是受过皮亚杰传统心理学训练的人,我过去一直很少关注智能理论。更准确地说,一方面是我从事过的正常和天资优异儿童的发展心理研究,另一方面是我从事过的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使我后来认识到,认为智能是单一的并且不能分解的观点可能并不正确。以上研究成果的综合,导致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这个理论的基础,是横跨多个学科文献资料的全面综合。我综合的那些跨学科的文献资料,对人类智能给出的概念可能更加全面、更加立体化。 我所做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确立了判断某种能力是否是智能的一组判据。正如我阐述过的,所谓智能,就是解决问题和(或)创造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下受到珍视的产品的生物和生理潜能。根据这个定义和有关判据,我最初命名了相对独立的7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在后续的作品中,我又命名了第8种智能——博物学家智能。我同时还在继续探索第9种智能,也就是存在智能存在的可能性。 这个理论最重要的两个科学推论耐人寻味。一方面,我们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8或9种智能。另一方面,没有两个人,甚至没有两个同卵双胞胎,表现出完全相同的智能轮廓。这是因为即使基因受到控制(如同卵双胞胎那样),每个人的不同人生经历,也会形成他们各自不同的心理发展过程。 因为我并不认为自己是教育家,所以当时没有而且一直没有开展多元智能教育的计划。但是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些小学教师,他们找到我,说想创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从那之后的20多年,我一直是现在更名为“重点学习社区”的这所学校的非正式顾问。不过我一再强调,学校的教师们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他们的观点才是应该首先被采纳的。对于世界各国大批找上门来,要求我帮助他们建立“多元智能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也采取同样低调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