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怎么了 ——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新的性别差距” ● 胡振京 一 看过一篇报道,里面描述的场景,教育者也许并不陌生。 场景一:爱打抱不平的女中学生 喜欢和男生一起谈论体育竞赛,对政治“高谈阔论”,兴起时还会在绿茵场上飞起一脚远射……在江汉区一所中学,祝燕安(化名)告诉记者,她小学时练过跆拳道,很多同学对她都敬而远之。而祝燕安的打扮也像极了男孩,性格也很豪爽。 班主任刘兴老师说,小祝做事不认输,只要她认准了,再辛苦也会做好。有一次,学校组织野外拓展训练,条件很艰苦,男生都受不了纷纷退出了,但小祝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在班上,小祝是个“正义”的学生,虽然有时带着霸气,分配做清洁、维持课堂秩序的时候,她确实很有威信。平时看到有人受欺负了,小祝也爱打抱不平。“不能总那么温柔善良,谁怕你呀?我妈妈说太温柔的女性,事业上很难取得成功!”面前的女生虽然还一脸的稚气,但她已不是那种传统上的乖乖女了,她更有主见和魄力。 场景二:课堂上温和的男孩 江汉区另一所初中课堂上,“小朱同学,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好吗?”老师对一名男生点名提问。那名叫小朱的男生慢吞吞地扭着身子站起来,头压得很低,脸涨得通红,回答问题的声音细若蚊虻。 这时,不少女生已暗暗捂着嘴偷笑起来。“他的胆子怎么这么小啊,像个女孩子似的。”初中女生小雪坦言,自己不欣赏扭扭捏捏的男生,“我们班的女生比男生可‘狠’多了”。女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比男生好,体育活动也比男生强。 据介绍,该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29名女生。这次期中考试,班上的前10名,女生就占了8名,而且前3名还都是女生。再如劳动课、体育课等传统男生占优势的学科,女生们的表现甚至比男生还要出色。 对此,武汉某初中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曾在班干部竞选中看到有趣的一幕:参加候选的女生个个大胆泼辣,口若悬河。相反,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参选男生却畏畏缩缩、胆怯拘谨,缺少应有的豪气和勇敢。以至于许多男生连声抱怨——现在的女生真厉害,头脑灵活聪明,个性风风火火,班里几乎都是女生的天下了。 当我们承认在教育的某些领域中,仍然存在女生处于不利境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在城市学校里,性别差异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当被认为“聪明有潜力”的男孩和“用功但能力差”的女孩从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后,人们发现:男孩掉队了。 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领域中女生的成功度和发展度要比男生大得多,也要优越得多。这种成功度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获奖方面,而且体现在升学竞争和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这些年来,不仅男女生的成绩差距以让人吃惊的速度拉开,而且男生与女生在发展的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在日益加大。在许多方面,大部分女生都要比男生表现得自信、大方、主动,能力突出,个性明显,而男生们则表现得相当“低调”和“平庸”,与女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新的性别差距”。这种现象在城市的中小学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表现是男生在学习成绩上低于女生,在班干部、队干部、团干部等学生干部中所占比例较小,在三好学生、各种活动获奖者中所占比例较小等。而且,这种现象从小学阶段开始向上延伸,有资料显示,从2004年以来,在城市中普通高中阶段,男生的毛入学率已基本低于女生的毛入学率,而2005年男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低于女生。 二 “新的性别差距”导致校园出现新的问题,如男女生关系紧张、某些男生在班级中处于“边缘”地位等。这既不利于男生的发展,也阻碍了女生的发展;同时,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些新的教育问题也对学校日常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什么说“新的性别差距”会阻碍女生的发展呢?笔者曾经访谈过一些女生。其中,Z同学的情况很具有代表性。她是一位初三的女生,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的前3名,同时也是班长。在访谈时,她给我们说了下面一番话: 从小妈妈就像要求男孩子一样要求我,教我要有自信,做事情要条理、有始有终,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开始的时候不太适应,后来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由于我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组织能力也比较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得也大方,从上学以来我一直是班干部,现在是我们班的班长。 可是我知道,一些同学其实并不喜欢我,特别是一些男生经常找借口取笑我,对我做恶作剧。我的朋友越来越少,很多同学和邻居家的孩子都不愿意和我玩。当一名优秀的女生太难了!怎么才能有很多好朋友呢?我一直都在想,但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来。 可以看出,“新的性别差距”导致了男生和女生的对立,并影响了男女生的正常生活。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递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体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学习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实现其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男女生之间关系紧张以至于绝然对立,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性别社会化,这对男女生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