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一个教育局长的“新政”——记张国华和山东省潍坊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
2010-03-25  2010年03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关注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尊重每一个人”

  下午5点,惠民中心下班。社会培训分中心的娄志校,回到教育局的社会力量办学科。把门一关,打开电脑,写起了调研报告。

  不久前,应社会培训机构的要求,他组了一个学习团,带着培训机构的校长们考察了厦门的民办教育。一回来,他就开始抽空写这次考察的调研报告。

  “局里非常注重调研,每年有两次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娄志校说。

  我们很奇怪,行政部门怎么和调研报告评选挂上了钩?

  娄志校倒很坦然:“惠民中心的定位是服务。你要为培训机构服务,就要知道他们的经营情况什么样,校长、教师的素质怎么样,如果要提供服务的话,该从哪个角度为他们服务。心里有了底儿,才能采取措施。”

  惠民中心刚成立,娄志校就带着五六个人,印刷了5000多份调查表,调查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看法。又走访社会培训机构,现场考察他们的教学质量。

  调查改变了娄志校对培训机构的看法。家长和学生表示,他们自愿去培训机构学习,希望能提升特长、培养兴趣和爱好。培训机构采用活动式的小班教学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调查结束,娄志校给报告命名为《社会培训机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到题目,培训机构的校长很意外:“没想到你会这么评价我们,还以为我们在行政部门眼中,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呢。”

  娄志校讲,新的工作方式有的放矢,但也很累。惠民中心成立半年来,自己的工作量多了一倍不止。“过去那种坐在教育局里,给培训机构做审批、盖盖章就能打发日子的事儿,是没有了。”

  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由职成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原来,除了对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职成科没有具体工作,多数是些指导性的。

  “你也知道,所谓的‘指导’就是可指导,可不指导,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算,机关的事情总感觉浮在面上,很多工作都不产生直接效益。”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的魏延胜说。

  但现在,“既要跟学校打交道,又要跟企业打交道,帮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校的教育过程中,开展订单培养。还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给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具体效益是有了,工作量也可想而知。”

  局长张国华也累。筹办惠民中心,用了两年的时间。如何把各种教育资源统筹起来,如何打通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通道,如何在部门职能有限的前提下,盘活教育“一盘棋”,他想得很多。

  思考的结果,浓缩成了三句话:“我们要从关注教育的内部需求,转变为关注社会的需求。”

  “我们要从对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负责,转变为对每个公民的教育诉求负责。”

  “两个转变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关注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尊重每一个人。”

  2008年9月,高新区17名初中毕业生滞留在家,既没考上高一级学校,也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情况反映到惠民中心,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分中心的工作团队立即出动,邀请毕业生与家长参加一次心理恳谈会。会上,专家们讲解初中毕业的孩子有哪些出路,对孩子的困惑当场进行解答。

  10月,中心工作人员跟踪发现,17个孩子中,有11个进入了职业学校。1个孩子等待第二年进自己理想中的技校。另外的5个孩子,参加了工作。

  “我们提出,要落实每一个毕业生的去向。”张国华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关注。不是说你不读书,我们就不管了。教育与社会的对接,社会不考虑,我们得考虑。

  如今,在潍坊教育局,工作不是看过去有没有职责规定,而是看事情是不是对家长、对学生,对学校、对企业发展有利。

  按规定,市一级教育部门没有直接管理省属高校的职能。但潍坊也要“统”起来,成立了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市长许立全亲自担任主任,一年2次召集会议,为驻潍高校解决了53个问题。

  惠民中心还出动了大量的人力,把全市63所驻潍大中专院校的20多万名在校生信息收集起来,建立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为企业用人、学生就业、产学研结合等提供“一手资料”。

  教育服务的链条,不断地延伸。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魏建欣,2007年对学校进行督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70多岁的爷爷独力抚养着孩子。她记在心里。惠民中心成立后,她第一时间通知了孩子的爷爷:“你来中心,我们对孩子进行特别资助。”

  老人送来一面旗子,感谢惠民中心。工作人员说:“你这是做啥呢?家里紧张,不该花这钱。再说,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应该做的。”

  老人犟着脖子,不说话,一个劲儿把旗子往工作人员的手里塞。

  “虽然工作很累,但我们都很幸福,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们是怀着感情办教育。”谈起那些贫困学生,魏建欣的声音低了下来,眼眶红红的。

  惠民中心成立那天,张国华说了一句话,很多人一直记得。

  他说:“惠民的‘惠’,下边是个‘心’字。服务的‘务’,下边是个‘力’字。我们就是要用‘心’用‘力’,竭‘心’尽‘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大家听了,“哗——哗——”地鼓掌。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