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公民
2010-04-01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人民教育

  编辑漫笔

  ● 李帆

  对于社会责任感,很多人都有过精辟的阐述。比如,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你生活在这里,就有规定,就有责任。”再比如,我们的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社会责任感并不只存在于同危难的搏斗当中。

  一位摄影师,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一条船,在长江上整整漂流了20年,拍下了几十万张照片,为的是在长江截流蓄水前,给这条母亲河留下她真正的容颜。还有一位普通的深圳市民,花上万元钱,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只为给政府提出一些公共事务方面的意见……他们是普通人,但也是伟大的公民。当所有人都嚷嚷着要张扬自我的时候,他们却对社会、对他人怀有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的核心,就是社会责任感,它是一个公民之所以成为公民的所在。文明社会里,正如公民社会与政府间存在着隐形契约一样,公民与社会之间也有一份看不见的约定:它规定了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对这份契约,每个公民都有执行和监督的责任,这就是社会责任。放弃了社会责任,也就放弃了自己和社会的约定,放弃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所以梁启超说:“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所以为人之具也。”

  社会责任感的背后,是一种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在起作用。价值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主心骨,失去它,社会责任感便无所依凭。有人反对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认为他们进入城市,会抢去城里人的饭碗。他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以自己为维度,而不是以他人、以社会为维度去考虑问题,于是不免目光短浅、低级庸俗,哪里谈得上对社会的责任?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有更高远的境界和胸怀。社会责任感不只是奉献,不只是做好事,它还意味着不盲从,不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们培养的人,面对纷繁的世界,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是负责任;面对现实,拥有反思的精神和批判的勇气,这也是负责任。一位老师曾告诉我,她教过一位学生,高考成绩很好。商家找到他,希望他做广告代言。学生家庭贫困,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没用过这个产品,不希望对别人造成误导。”老师特别激动,说:“我们培养出的孩子,就应该是这样子!”学生的拒绝、老师的激动,宣告了一位公民的诞生。这是因为,一位成熟的公民,总能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肩负起社会责任,并让它成为自己人生的自觉和召唤。

  社会责任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崇高而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责任感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教育,而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情感教育。在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看来,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之所以不需要理由,就因为责任心是一种情感,而不是理性的权衡和计算。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去唤醒,而不是灌输人类这种固有的情感,要知道“人的生物性中就包含了合作和自我牺牲的倾向;人是热爱生命的天使;人在最原始的内心深处就有一种要‘与人相联系’的感觉”(美国生物学家威尔逊语)。

  人类的情感必然有着实践的源头。然而,在最能够激发学生责任意识的某些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像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学生仍然缺位。因为我们总以为,学生是未成年人,不适宜过早进入复杂的社会,或者往深里说,我们没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公民来对待。其实,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对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是让学生从有责任心发展到问责的主要路径。而敢于问责、善于问责,正是公民有社会责任感的最高体现。拒绝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无疑封堵了他们获取社会责任感的最大源泉。而未成年时缺失的情感,又怎么能在长大后再用“恶补”、“强化”的方式去催生?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往往心怀眷恋与悲悯,满腔热爱与宽恕。还记得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话么?他说:“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这是关于社会责任感最温情而宏大的阐述:对一个人来说,当他把他人和社会看作是自己的同胞,当他把他人和社会的命运看成是和自己命运密切相关的整体时,他就很可能是,或者说已经是一位伟大的公民了。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7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