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教育要让学生追慕美好——探秘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的育人之道
2010-04-06  2010年04月06日  来源:人民教育

教育要让学生追慕美好

——探秘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的育人之道

  ●本刊记者  李帆

  2008年7月,当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第一名陈琨,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

  在灾区的日子里,他戴上头盔,清理受灾现场;顶着烈日,搬运钢板,参加安置房的建设;他还到都江堰中学,和当地的学生交流学习、生活的经验。

  在谈到自己为什么不顾危险,进入灾区时,他提到了自己就读的高中:镇海中学(以下简称“镇中”)。他说:“镇中三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存在必须要对他人有意义,否则你就失去了价值。”

  就在十多天前,镇中举办高三学生家长会,吸引了北大、清华、复旦等近40所国内知名大学到校设立招生咨询点,供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挑选。最终,镇中有31名学子进入了北大、清华深造。

  有网友在网络上戏称,“浙江最牛县中——北大清华浙江生,八分之一镇中造”。而在家长眼里,一只脚进入镇中,另一只脚就跨入了重点大学的门槛:从2001年到2008年,镇中高考的重点率,已一路飙升到91.8%。

  校长吴国平,也因此被人称为“连创高考奇迹的校长”。

  可是,从这所“奇迹”中学走出来的学生,却一再强调:高中三年,自己和机械的操练、单调的讲解、频繁的考试无缘。陈琨就曾说过:“无忧无虑地畅游在知识世界里的幸福,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毫无保留的给予,还有在校园里担当责任的磨砺——这些无关高考,无关成绩,但它们才是我在镇中三年的全部。”

  谈到高考成绩,校长吴国平也是异常平静。他说:“和取得好成绩相比,我更高兴的是外界没把我们当成应试教育的典范。”

  给学生打开一扇思想的门

  “那真是一切都苏醒了的季节:一切的勇敢、大胆、创造、生机。”回想刚进入镇中的那段时光,浙江省高考外语类第一名王镭说,进入镇中,自己仿佛一下子闯进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得益于历史的馈赠,镇中历史积淀丰厚。一千多年历史的大成殿,纪念柔石的柔石亭,还有抗击英军的清军统领裕谦自杀的“泮池”、纪念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生祠碑……亭台楼阁,峰回路转,一股文脉之气、英雄之意,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

  可是,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们,满脑子都是分数、题目和大学,有多少人去看,或者说去看懂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呢?

  2008年毕业的徐梓豪说,上镇中以前,自己是个典型的理科生。只知做题,不喜欢语文,不会思考,整个人处在一个极度的封闭状态中。

  徐梓豪的小学是在云南西双版纳度过的。到镇中后,语文老师曲瑾请他讲讲西双版纳。徐梓豪想了半天,说:“那里什么也没有,就是一片树。”

  “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激情,对事物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他们视野闭锁,看不到多彩的世界。所以很多学生看起来很平静,但这种平静是一种粗陋的平静。”校长吴国平说,教育要为这些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想,去行,去铸就一种个性的魅力。

  每接手一届学生,曲瑾总要让他们写一写身边的校园。作文交上来,无外乎花草树木,楼阁水榭。通常,曲瑾会挑几篇给大家读。然后问:“你们感兴趣吗?”

  学生都摇头。这样的校园,和普通的公园有什么分别呢?

  曲瑾指着教学楼外的泮池,大声地问学生:“为什么大家的笔下,镇海中学只是一个柔美、宁静的地方?大家看到裕谦没有?看到柔石没有?他们是花花草草能代替的么?”

  她说,镇海中学的表面是很柔软的,但内里却很刚强。镇中的学生,就该拥有这样的气质。

  “大家看到校园梓荫山后摩崖石刻的四个字了吗?”曲瑾一转身,在黑板上写道:“惩忿窒欲。”

  什么叫“惩忿窒欲”?她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有大成就的话,就必须遏制个人的私欲,不能随便发泄不满和怨恨。这种品质,就是镇海中学要给你们的东西,是要陪伴你们一生的东西。你拥有了它,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

  “镇中校园是园林式的,但它有一条中轴线,这是和苏州园林最不相同的地方。”曲瑾说,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体现的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逃避心态;而中轴线呢?那是代表国家、天下的啊!

  ……

  下课铃响了。学生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站起来,偌大的教室里,鸦雀无声。走到教室门口的曲瑾一回头,说:你们不下课了?

  后来,徐梓豪回忆着,那短短的十几分钟,仿佛是一道电流击中了他的心。“上了曲老师的语文课,我才发现自己过去的人生多么枯燥,我才知道看东西,就要看到骨子里去。”

  他对曲瑾老师说:“你处在一个有限的行为框架里头,却把自己的思想和情趣发挥到了极致,我也要做你这样的人。”

  眼界一旦被打开,就会创造出奇迹。从那以后,徐梓豪学会了真正的阅读和思考。苏格拉底、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康德,他都有所涉猎,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自信和判断力,也学会了高屋建瓴地看问题。

  他的点滴改变,曲瑾从他的作文里看到了。高中作文,往往是衡量学生思考广度和深度的载体。一次,作文写韬光养晦。很多学生,包括曲瑾都认为,在积蓄力量的时候人是可以低调的。但徐梓豪写道:一个人不应该在民生艰难的时候修身养性。这个时候,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开放地、主动地参与社会,在于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哪怕是牺牲、哪怕是毁灭,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坚持,绝不退缩。这篇文章,曲瑾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都有一种高远的眼界和胸怀。”曲瑾笑着说,她教的学生,爱读书,爱思考,有个性。到了高二,课堂就不是老师的,而是学生的了。

  同事跟她开玩笑,说:高一时你的学生多乖,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干。曲瑾说,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标啊。“我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看问题的能力,就首先要让他们看到我的问题。”

  曲瑾还对学生说,寿镜吾是鲁迅的第一个老师,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他的缺点,才成长为鲁迅的。她说:“我就是一个寿镜吾,给你们起一个开门的作用。当你们看到我的缺点时,就说明你们会思考了。我愿做寿镜吾。”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