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县合作探索解决“三农”问题
2010-04-12  2010年04月12日  来源:人民教育

高校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探索

——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县合作探索解决“三农”问题

  ●马世洲 李朝荣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面积3102平方公里,人口51万,是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变直辖市后,由重庆市农工委扶贫集团牵头对石柱进行对口扶贫。西南大学(时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组建为西南大学)参与了对石柱的对口帮扶。起初,西南大学只是通过组织讲座、捐赠现金、提供物资来帮扶,这种蜻蜓点水的“输血式”扶贫,对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造血功能”问题。

  石柱是农业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基础薄弱,特色产业看好但后劲乏力,十分需要增加科技含量。西南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专家学者云集,有大量的科技兴农成果,而且也渴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寻找教学科研实验基地。两者如果能够有效合作,一定会相得益彰。于是双方都萌生出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领域的强烈愿望,这样,共同的需求和愿望促成了县校合作模式的诞生。2003年10月,双方正式达成协议,决定把石柱县建成西南大学的“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西南大学的有关学院与石柱的有关乡镇、部门结成对子,在产、学、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实施科教扶贫,全程参与石柱经济的发展。

  5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县校合作模式,是一种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

  县校合作的模式——专家带动产业

  如何发挥专家特长、服务地方经济?西南大学的专家学者首先是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石柱县绿色生态经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为石柱确立菜、药、畜、游四大经济支柱理清了思路,通过了国家和市级专家评审;《石柱黄连产业链策划》为石柱中药材产业——黄连产业发展提供了蓝图;《猪鬃产业发展规划》、《辣椒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大风堡原始森林旅游规划》、《药用植物园总体规划》等,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可操作的依据和措施;与石柱共同制定的《“十一五”县校合作规划纲要》更成为县校双方今后一段时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实施院镇对接,深化县校合作。

  “院镇产学研对接”是县校合作模式的精髓。西南大学的蚕学院、园艺园林学院、食品学院、药学院、农学院、植保学院、水产学院、荣昌校区等12个学院(校区)与石柱县农业局、畜牧局、农办、经贸委、旅游局、县人大办、县计委、林业局、扶贫办等12个部门及南宾、西沱、黄水、下路、龙沙、大歇、马武、三河、冷水、六塘、三星等12个乡镇开展了院镇及产业对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把院、乡镇、部门、产业融为一体,发挥了县校双方资源优势,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蚕学院在南宾、马武、三河大力推广大棚省力化养蚕技术,建立了高效生态蚕桑科技示范基地;园艺园林学院在南宾、黄水、冷水、六塘等地的辣椒、莼菜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推广取得较大突破,还启动了高山反季蔬菜试验及魔芋品比试验、病虫害防治效果试验,均取得较好效果;食品学院与有关公司合作,在龙沙、大歇等地以辣椒为原料成功研制出“德庄牌”酸菜鱼、香水鱼调料,新型保健食品“生物富集钙”已进入市场运作;药学院在黄水进行黄连副产物的利用开发,研制的黄连花茶供不应求,“兽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防治长毛兔热应急及生猪无名高热成效明显;农学院在龙沙镇建立两杂良种制种基地,制种水稻、玉米近1000亩,为制种农户增收近200万元,并开展了何首乌人工驯化扦插栽培技术的试验;植保学院在六塘等地对烤烟、板栗、花椒、直杆兰桉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进行实地诊断,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水产学院为做好龙河大鳍鳠种质资源的保护进行了专题研究;经管学院在下路为宏达畜产品有限公司猪鬃产业发展作了详尽规划;荣昌校区在家畜家禽饲养技术、渝西乌鸡新品系列繁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培训与指导。

  (二)引进培育业主,促进成果转化。

  为尽快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西南大学一方面在外地引进企业,另一方面在当地培植业主,以业主为转化的主体,通过业主的产业化经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成功引进了重庆瑞洋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落户西沱建立了优质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引进重庆德庄餐饮集团公司落户大歇建立了辣椒加工基地、引进重庆新资源蜂业有限公司落户鱼池建立了千野蜂业有限公司、引进重庆利农一把手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龙沙建立优质粮油制种基地。同时还为县中药材公司、县黄连公司、县种兔场等多家企业以及种养业大户提供技术支撑,培植县级龙头企业、专业大户40多个。

  (三)攻克技术难题,推动重点产业。

  针对农民在长毛兔、生猪、辣椒、烤烟、蚕桑、花椒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西南大学的专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石柱长毛兔存在夏季仔兔死亡率高、秋季母兔受孕率低、冬季成年兔体弱三大难题,畜牧专家冯昌荣成功研制出中兽药制剂,使仔兔死亡率由45%降到5%以下,秋季母兔受孕率由30%提高到90%;冯昌荣教授在石柱生猪无名高热病发生期间,主动参与疫病的扑灭工作,研制的治疗生猪无名高热中兽药制剂使其发病死亡率由36.7%下降到4.4%,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6000多元;植物保护专家邓先明为大歇乡和力场乡近4000亩花椒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有效地控制了锈病、白绢病及蜗牛、红黄蜘蛛对花椒的危害。研究院的专家还卓有成效地解决了佛手规范化栽培、脆香甜柚不开花不挂果的难题。

  (四)引进新兴技术,开展农民培训。

  西南大学还在石柱推广庭院养蜂技术,引进意大利蜜蜂,提高养蜂效益近10倍,调动了农民养蜂热情,养蜂产业因此有望成为石柱经济的后续骨干产业。类似的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和推广,近年累计达9项。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