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创新举措
2010-04-15  2010年04月15日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 本刊特约评论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而当前作为中小学教师主体的农村教师,整体上力量薄弱、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等问题相当突出。同时,受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影响,农村学校高素质教师难补充,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去不了,留不住。

  针对此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中央财政予以特殊支持,主要在西部“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相对集中设立教师岗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校任教,缓解这些地方教师紧缺的矛盾,并示范引导地方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岗计划”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的原则,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特岗教师聘期3年,合同制管理。聘任期间,工资与当地正式教师同等待遇;同时,享受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三支一扶”计划等文件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服务期结束后,鼓励继续从教,考核合格并自愿留任的,当地负责落实工作岗位;也可重新择业,并对其提供方便和帮助。

  自“特岗计划”启动以来,整体实施工作进展顺利,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教,为农村学校补充了5.9万多名高素质青年教师,其中初中教师4.0万人,占67.7%;小学教师1.9万人,占32.3%;覆盖了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实践证明,“特岗计划”是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一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政策举措,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该计划为西部农村学校补充了一大批高素质教师,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二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倡导正确的就业方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渠道;同时,让青年学子到基层锻炼磨砺,促进了青年教育人才健康成长。三是教师补充机制的重大创新和政策导向。“特岗计划”采取省级统筹、公开招聘的办法,吸收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严格了用人标准和程序,对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计划的实施在西部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普遍认为“特岗计划”对“两基”攻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是一项具有治本意义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009年,根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精神,教育部等四部门决定继续深入推进实施“特岗计划”,并扩大实施规模和范围,设岗规模达到5万以上,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扩大到中部省份,由“两基”攻坚县扩大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地要抓紧做好“特岗计划”启动实施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特岗计划”的方针政策和成效,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切实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实施工作。要借鉴国家“特岗计划”的经验,加强省级统筹,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把好教师入口关。中西部地区在深入细致地抓好国家“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东部地区也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

  我们相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持续数年并大力推进这一计划,必将有力地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使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重大改变,极大地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亿万农民子女终身受益。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