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构建快乐的课堂
2010-04-15  2010年04月15日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明庆华 王洪川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师生个体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师生展示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充分激发师生的想象力,加深师生的感情,形成快乐和谐的课堂。在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今天,笔者认为首先应使课堂充满快乐。什么是快乐的课堂呢?我们应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快乐的课堂呢?

  一、什么是快乐的课堂?

  生命是律动的,不是机械与呆滞的。生命的和谐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以完整的人的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才能真正构筑生命意义完整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本真的教学。和谐、融洽、轻松、快乐的课堂能够依循生命之道,尊重人的生命的自然本性,尊重师生生命生长的内在特性与规律。课堂教学的最终着眼点是师生的生命的成长,而不是让师生的生命屈从于外在的事物。

  1.快乐的课堂是充满“爱”的课堂。

  快乐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这里的“爱”包括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和教师对所教专业的热爱,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一个厌恶教学的教师不可能获得学生的爱,更不会从教学中体验个人的生命价值。课堂中最重要的是爱“人”,这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爱。师爱能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爱为教师提供精神力量,满足教师对爱的需求,让教师觉得课堂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乐课堂将使师生积极参与,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学。快乐课堂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主动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课堂中充满热情,从而使课堂气氛积极向上、充满生命力,师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在快乐的课堂中,教师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生命智慧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同时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又会激发教师的激情与智慧,使其体会到教学生命的个人价值,有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养成。在快乐课堂中,师生会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号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表露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爱、赞美、好感、友情、信任等,既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促进师生融洽关系的形成。

  2.快乐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快乐成长、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快乐课堂是师生双赢的课堂: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教”有付出的快乐,“学”有收获的快乐。快乐课堂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师生同乐的“生命课堂”。所谓“‘生命’课堂就是指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和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1]生命课堂强调统一性与完整性,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教师与教材的和谐统一、学生与课程的和谐统一。总之,“生命课堂”是统一性、和谐性、整体性的最好表达。因此,快乐的课堂要求我们要从生命关怀出发,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整体,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通过师生共同快乐成长,最终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快乐课堂可能会少一点“知识”,但可能会多一点“智慧”。传统课堂中所传递的仅是一种封闭的、机械的“科学知识”。它假设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因此知识是确定的,关系是线性的,课堂是封闭的,教学是稳定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知识是需要“智慧”参与的,因此,“学校的使命不再是纯粹简单地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了。一所基础学校的根本目的,尤其是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的才能和爱好”。“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的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2]

  3.快乐的课堂是“和而不同”的课堂。

  快乐课堂同样也是有差异的课堂,也就是说,快乐课堂是具有一定差别、矛盾、冲突的存在,但这种存在是一种协调、有序的状态。这种冲突是为真理发生的冲突,是一种积极的冲突。在快乐课堂中,不强求一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与冲突,但是这种差别与冲突是合理的,而非对抗性的。个体在这种“和而不同”的课堂中,能够相互启发,自由言说,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够自由地表达,创新思维得以锻炼,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4.快乐的课堂是具有境遇性、新奇性、生成性、游戏性的课堂。

  知识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知识是能愉悦人的,每一个符号的学习,都有一个发现的惊喜。要想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课堂必须让自由的、境遇性的、新奇性的、理智的探险和游戏徜徉其中。同时,快乐课堂应该是游戏性的课堂。德国著名诗人席勒认为,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审美游戏,因为只有在审美游戏中感性与理性才能和谐统一,只有在游戏中人的地位才会是平等的,才能摆脱太多的外在束缚,也正是在游戏之中,我们的课堂才是快乐的。

  5.快乐的课堂是生态和谐的课堂。

  “现代课堂不应当是封闭的、线性的、灰色的‘工业车间’,而应当是绿色的‘生态田园’。从生态论视点看,课堂的生态性在于,它是充满人格影响、精神交往、文化对话的生命场域。课堂里生命的在场,意味着它始终是积极的、活跃的、自在的、自由的,就像花开草长的自然生态一样,散发着成长的气息。生态课堂天然地富有农业文明的绿色底蕴。”[3]快乐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是交互的、复杂的生命联系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快乐课堂的生命内涵。

  传统课堂总是从人的整体生活和生命中分离出来,使得课堂生活不仅背离了整体的人及其生命,更背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这正是当今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快乐课堂恰恰就是把“生命”作为关键性的切入点,把生命纳入课堂生活的视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