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克拉玛依:一座有教育理想的城市
2010-04-24  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坐在教育局稍显简陋的办公室里,彭建伟说:“政府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才不会把校长生生地逼成‘活动家’、‘社交家’,他们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学校的发展上,才能安下心来,认认真真办好每一所学校。”

  正是有了这个铺垫,克拉玛依才敢在2006年出台规定,所有普通高中都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当时,政策一出,全市炸了锅,找彭建伟本人的,给他打电话的,托人递条子的……内容都是一个,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传统的重点高中去。

  对这些人,彭建伟只用一招,给他们看上年各个高中的高考平均成绩和上线率。他拿出成绩统计表,诚诚恳恳地请他们看:“学校之间的差距这么小,你们挑什么呢?”

  不仅上学校不用挑,就连在校内举办重点班、尖子班,在克拉玛依也不允许。

  克拉玛依十三中是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它地处市郊的白碱滩,生源主要是周围钻井工人的子弟。2001年,吴立平到十三中当校长,当时学校办的尖子班很受社会欢迎。

  新官上任,吴立平到老师中走访。一位平行班老师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班上一个优秀学生都没有,我教了20多年的书,现在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了,越教越没有信心了。”

  可不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常说“教学相长”,不仅教师的教带动学生的学,而且学生的学同样也能促进教师教的水平。这就像下棋一样,棋逢对手,惺惺相惜,双方才能共同提高和发展。如果把优秀师生集中到几个班,看起来照顾到了一部分学生,但实际上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在下降的,最终影响到的还是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

  当年,吴立平就在十三中取消了尖子班。但一些家长不理解。

  五六位成绩优秀学生的家长,把吴立平堵在办公室里,质问他:“为什么不让优秀的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

  一位中考成绩全市第一的学生家长甚至说:“如果不办尖子班,我们就转学!”

  吴立平对这些家长说:“上尖子班,孩子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往往过于注重分数,全面发展会受到影响。现在,大学生比比皆是,走上社会后,能力不是和分数画等号的,关键还是看学生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分成平行班,学习优秀的孩子会得到更大的自信,会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各个方面。其他学生也能在他们的影响下,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孩子的成长,不是百米冲刺赛,而是人生马拉松。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要过于看重眼前,过于注重短期行为,如果我们选择了一种急功近利、焦躁、喧嚣的心态,孩子能不受影响吗?”

  坚持平行班几年后,十三中的成绩一下子爆发出来。不仅连续几年全市的高考理科最好成绩都出在十三中,甚至有一年,克拉玛依市高考一本上线的学生,一半都出在十三中。

  十三中的成功坚定了局长彭建伟的信心,他开始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市。

  刚开始,有些校长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外地高中到克拉玛依用进入尖子班的承诺挖走了不少优秀学生,一位校长被“挖急”了,背着教育局偷偷办起了尖子班。

  彭建伟知道了,把他叫到办公室,说:“学生有流动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为了几个学生,就丢掉了绝大多数学生。你天天也在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什么理念和做法差这么远?根子在什么地方?”

  彭建伟曾经到内地学习,看到有的学校一个班就考了二十几个北大、清华,追问下去,原来就是用拔尖子的方式造成的。

  他一点也不羡慕。他说,自己的教育理想是“让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幸福的人生”。他让局机关在做廉正牌子时,印上这句话;在教育局域网上,也写上这句话。他要让每个教育工作者天天看,天天反思。

  开大会时,他对校长们说:“如果你的学生考取了北大、清华,我会很高兴,但绝不会因此奖励你!难道说我们出了几个北大、清华,教育的整体质量就好了?”

  “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优质、均衡、高效的发展方向。”

  “只要我当一天教育局长,克拉玛依市就一天不能有重点校、重点班!”

  虽然没有大批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政绩,但彭建伟提倡的,却是将来教育事业的方向和使命。这种指引方向的事情,不显山,不露水,却需要那种咬紧牙关、不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坚持和毅力。

  私底下,校长们评价彭建伟:“他没有把教育局长当作局长去做,而是当成教育工作者去做,难得。”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