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读书人,再做教育者”,才能让教育理想成为现实 “让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幸福的人生”是每个克拉玛依教育者的信念和追求。 2004年,李京被任命为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的校长。同行都很羡慕她,校园漂亮不说,设备在全市也是一流的: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这是我们为了增加教育资源的大举措。”局长彭建伟说,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前提,是有充足的教育资源,要让所有孩子“有学上”。为这,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克拉玛依新建了3所中小学,普及从小学一直延伸到了高中。 可走进校园,李京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是怎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啊?除了少数从别的学校抽调来的教师外,大部分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年轻。 新教师来的那年,正好市教育局邀请了江苏省名师于永正来讲课。李京带着他们兴致勃勃地赶过去。于老师的讲座,就像一杯矿泉水,看似平淡,但沉下去,却有无穷的意味。讲座结束,局里有一张反馈表,李京洋洋洒洒地写了几百字,感慨这难得的精神享受。 但等她一看年轻教师的反馈,不由得傻了眼。一位年轻老师在反馈表上,潦草地写了四个大字:“不过如此!”大大的惊叹号,让李京又气恼又好笑。 怎么带领这样的教师队伍快速成长起来?李京没少想办法。一次,她到局里办事。碰到局长彭建伟,他顺手递来一本《细节决定成败》:“推荐给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写一写。” 李京写好了读书心得,挂到了学校的网络上。没想到,文章的点击率很快冲破了几百次。很多老师在后面跟帖,有的反思自己因为忽视细节而出的错。还有的说,自己也找这本书看了,获益匪浅,正打算把书推荐给更多的人看。 就在看到留言的那一瞬间,李京找到了学校前进的方向:读书和学习。“读书让人获得智慧,让人懂得做人和生活的道理,更让人知道自己的追求该是什么,理想该是什么。” 在她看来,唯有理想,才能推动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才能让一个人的成长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恒心,更充溢着理性。“这比我对年轻老师说教一千遍还管用。” 李京跑回家,把自己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梳理了一遍,列成书单。她让全校所有人都读书,都写读书笔记。总务处老师找到李京,很为难地说:“我们也写吗?”李京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写!”她要让全体教职工都写出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然后从思考里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