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国赫孚:我的下乡经历和教育人生
2009-09-15  2009年09月15日  来源:人民教育

   我生于1950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上学返城,等等。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学校的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是我们的经历和现在的学生相比也有优势,这就是丰富的人生阅历。我曾经在汽车修理厂、皮鞋厂、机械厂、电机厂劳动;下矿井挖过煤;在部队学军当了一个月的兵;以后当过教师、校长、教育局长,接触了百态的人生和社会。尤其是下乡插队5年,饱受了生活的磨难。这些经历砥砺了我的意志、拓宽了我的眼界、开阔了我的胸襟、增长了我的智慧,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苦难的经历成了得心应手的教育资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农村最贫困的年代。在内蒙古5年农村生活的苦难经历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受。

   刚下乡两个月我们就赶上了秋收,对割豆子的印象最为深刻。割豆子不如割谷子累,但豆荚刺扎手,防不胜防。一开始我们知青都戴手套,但没两天手套就扎烂了。社员干活时在接触豆荚刺的一刹那,手往下一顺,抓住了豆子但避开了刺,而我们不得此要领,抓一把,就被刺实实在在地扎一把。两个月的秋收下来,左手被扎得一个个针眼,成为一个个黑点,密密麻麻布满了手指和手掌。

   夏天铲地,早晨3点半下地,10点半收工,下午1点出工,晚8点才收工。内蒙古地广人稀,一条垄有3里地长。铲上五六十步,汗珠子就吧嗒吧嗒往下掉。无论多累,你不能停下来直直腰,因为打头的在前面,一步跟不上,就要落后,就意味着你不是一个男子汉,而是一个孬种。队长在后面检查质量。只要你锄头入地浅一点,草没有被连根锄掉,马上会听到一连串的脏话。我们从小虽没有受到过铲地的训练,但我们都是要脸面、要尊严的人,不会在劳动中投机取巧,每棵苗,都是按照质量要求认真地铲过,一条垄的几千棵苗都一一认真地对待,而认真就意味着多吃苦。

   从日出到日落,从春种到秋收,认真是我们始终保持的劳动态度。这种态度,渐渐地融化在血液中成为了我们的习惯。社会上都说下过乡的人劳动态度好,这样的态度,就是在3里长的垄上训练出来的。从事了教育工作,无论是做班主任,校长还是局长,天天接触的大量的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事务,这些事基本上都不是属于那些扭转乾坤、人命关天的大事,但我都是尽力而为地做好每一件事,就像当初认真地铲好每一棵苗。如果说我在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主要的还是与认真的态度有关。

   下乡的第一年,我们干社员一半的活,叫“半拉子”,相当于少年劳动力。第二年,我们就成为了一个整劳动力,第三年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劳动要领,适应了紧张的劳动节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壮劳力。这是一个磨炼的过程,从中体会到,面对艰难你不能唉声叹气,要挺起腰杆、咬紧牙关。坚持,就是胜利,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我们通过秋收获得的另一种收获。

   那时,不光干活累,吃的比起城里也有很大的落差。当地老百姓一年要有半年多靠大酱和咸菜度日。我们集体户生活更是一团糟,既不下酱,又不腌咸菜,整个春天,常常是在高粱米饭中撒点盐下饭。至于肉这种“高档的奢侈品”,5年中一共吃了有数的几次,不仅记忆犹新,而且对当时的细节历历在目。

   一次面对豆猪肉(人若吃了没有经过高温的豆猪肉,容易得猪囊虫病,能致人以死命),本来我斩钉截铁地下了决心不吃,但拿起筷子决心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不大会儿工夫,一大碗肉就见了碗底。我们几个知青都是热爱生命、有着清醒的头脑,竟无一人提出异议。三十多年后,当时吃过豆猪肉的几个同学又聚在了一起,大家庆幸没有因此致病。

   就是靠咬牙和坚持,当年无论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恶劣的生活条件,我们都能从容应对。现在看起来,这些苦难的经历成为了我们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这5年知青生活的底,此后的苦和难都不在话下。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感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有了下乡的经历,我们终生会有幸福相伴。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