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一朵体验与智慧灌溉的生态之花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青龙“沙瓶操”

  沙瓶操,是青龙小学的独创。青小——一所农村小学,96%以上的孩子属于外来农民工子弟,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但这并不能影响孩子们的强身健体,更不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成长。青龙小学的师生们因陋就简,利用废旧水瓶,灌满沙子,作为学生手中的健身器具,自编一套沙瓶操,“手舞足蹈”,开展体育运动。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凭借着共同的体育语言,举手投足,笑逐颜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整齐一致,气势是那么的不同凡响;他们的脸上写着淳朴、洋溢着自豪。

  在我市,阳光体育有三个“兼顾”。一是共性项目与特色项目兼顾。大课间活动既要有诸如跳绳、踢毽、跑步这样的共性项目,也要有特色鲜明的校本项目。二是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兼顾。三是传统项目和创新项目兼顾。沙瓶操,集三者于一身,既是特色鲜明的校本项目,又是团体项目,也是自创自编的创新项目。而沙瓶操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化废为宝。这无疑用事实告诉人们,在办学条件有限的环境下,自创特色项目同样可以打造阳光体育工程。只要敢于动脑筋,善于想办法,体育的阳光就会普照每一个孩子,大课间活动就会常玩常新,在“盐碱地上”也能盛开阳光体育的生态之花。

  生态课堂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与互摄的境界,要正视已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尽可能适应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从而激发生命激情,自主自选,让师生的生命质量得到最好的提升。手中没有篮球,脚下没有溜冰鞋,但是孩子们发现、利用空水瓶装上沙子,形如哑铃,握在手上,更似一种乐器,音乐般优美的生命运动也就由此展开。于是阳光留在他们心中,带着健康和艰苦创业、务实上进的意识,走进阳光人生。

  南沙“举重操”和“感恩手语操”

  南沙中学的大课间操由四个部分组成,内容不一,其中包含了两段集体操:举重操和感恩手语操。

  “冲啊……”,随着响彻云霄的喊声,学生们像涌动的潮水冲向开阔的操场,刹那间,汇成一汪蓝色的海洋。不,这不是蓝色的海洋,这是绿色的生命,是希望和未来。那一个个身影恰似茁壮的春苗,那微露的笑容犹如绽开的鲜花,和着雄壮有力、铿锵豪迈的乐曲,那整齐划一、向上力挺的动作,体现着南中学子朝气蓬勃、健康风发的精神风貌。

  “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循着《感恩的心》舒缓轻松的旋律,静立的身姿,伸展的手势,安详的神情,虔诚的眼神,演示着生命历程的坎坷,诠释着自己感恩的心灵。这是南中学子的手语操活动,是大课间活动的放松运动,更是感恩教育活动,是心灵和精神的升华。

  南沙中学是一所“崇尚举重,励志学文”的特色农村初级中学。举重是这所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他们曾培养了如冯明、吴斌等数名国家级举重运动员和刘海华这样的世界冠军。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把举重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中,充分挖掘举重所特有的“内外合一、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文化内涵,自编了一套彰显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举重操。举重操集健身、娱乐、观赏和教育于一体,既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也让学生在做操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让这种精神走进学生的心灵,发芽生根,引领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励精图治,茁壮成长。

  手语操《感恩的心》是活动的休整阶段,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在做操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受到洗礼。学会感恩,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学校是一个大课堂,阳光体育是这个大课堂中最原始的、最生态的部分,也最能满足学生生命个体成长的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生观的形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熏陶,是我们创设生态课堂的理想境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