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正因如此,凡是到过灯市口小学的人,很容易被她的教育生活所吸引:富有魅力的教育细节拧在一起,牵动师生的心灵;真实动人的故事沉淀在校园里,形成学校百年的精神谱系。

  就拿他们每学期都要举办的重在让学生全员参与的校际运动会来说吧。

  在王岚校长的精心策划下,运动会成为了灯市口小学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绝佳载体。一场小小的运动会,幻化成一场“德智体美教育融合的盛会”!

  “传送带—布幔下的伙伴”、“侧滑移动—连体穿洞前进”、“滑轮胎—移位过河”、“拉带取物—海豹球”、“环环蹲跳—连体套圈”……光听运动会上这五花八门的项目名称就够吸引人了,更别说亲身体验了。如同走进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兴奋不已。

  不仅如此,这些项目不单是让孩子身体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参与中,锻炼了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互帮互助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家庭和谐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和充实,真正做到了“心”的参与,敢于去探索、乐于去交流,使活动成为师生洋溢生命激情,充分对话的展示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灯市口小学的教育价值观——“追寻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

  和府学胡同小学、灯市口小学这两所历史传统名校不同,方家小学虽然具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但在东城区一直是一所普通小学。学校一度因办学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等因素,陷入发展的低谷期。

  解淑凤走马上任方家小学校长时,正赶上东城区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为让自己更有底气,也为了让自己的校长工作更有针对性,她开始研读百年校史。这一读,还真读出点“文章”来:方家小学紧邻国学文化重地——国子监,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曾任学校的第三任校长。

  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她心里萌生了:把老舍先生优秀的人品、文品作为学校追求的一种宝贵精神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打造方家小学的办学特色。

  老舍先生的思想精髓重在爱国,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方家小学将其定位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国学文化上,以学习和发扬国学文化作为爱国的具体体现,提出了“发扬老舍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创新思维,办出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力争使师生在国学文化的学习中感悟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魅力,培育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方家小学还打造了具有传统特色的“老舍京味文学小会馆”。把“小会馆”的活动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展相结合,并以“方家小学老舍京味文学小会馆”为龙头,设立了国学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京味文化、老舍文学6个分馆,各分馆又分设2至3个支馆,形成了国学特色教育体系。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步被师生所接受,并真正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上。经过全校6年三阶段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国学特色在教学上以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为依托、在教育上以老舍京味文学小会馆各项活动为依托得到了蓬勃发展。

  “特色的建设改变了每一所学校。”马杏芳如是说。

  伴随着“窗口校、特色校建设工程”的推进,东城区的每所小学都坚持立足校情,内涵发展,努力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干部和教师的头脑,提升办学水平。

  这当中,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丁香小学的故事文化,东交民巷小学的教学改革更是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小”学校的“大”作为

  办教育是件难事,尤其是把一所名不见经传,无论物质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不足以使它脱颖而出的学校办得被社会认可、让老百姓满意,便更加不易。然而,东高房小学何淑琴校长带领她的老师们办到了。

  东高房小学只是一所隐藏在胡同深处的小学校:不大的一个操场加上一幢颇有些年代的教学楼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家当”。

  学校在东城区“特色校建设工程”的推进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东高房小学以环保教育为突破口,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争做环保小卫士,形成了“生态德育”的办学特色。他们除率先在学校成立“一滴水小队”、“一度电小队”、“一张纸小队”、“一粒米小队”、“弯弯腰小队”开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活动,同时各个班级还建立了“绿色银行”,号召大家参与节约护树、共建生态校园和用废旧材料扮靓校园的实践活动外,还利用回收废品换来的钱,在北京延庆县三司村建立“东高房小学少年先锋林”,在奥运会来临之前,成功地种植了2008棵树,为奥运会献礼。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