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绿色勤俭,和谐健康”的生态道德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角落,以点带面,带动了东高房小学在办学条件、办学特色、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仅2007年学校就获得国家级奖项3个,北京市奖项6个,东城区奖项20余个,这些在几年前可是东高房小学的校长、老师们想都不敢想的。 特色办学为东高房小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类似的例子在东城区俯拾即是。随着评估标准的不断完善,各类学校逐步明确了办学应遵循的标准、目标和方向,使各类学校发展信心倍增,各种办学特色层出不穷。 ——和平里第四小学美育师资力量很强,多位教师都具备很强的专业功底。孙笑秋校长抓住这一优势,将其扩大为整个教师团队的优势,将美育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提出“以美建校、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强体、以美陶情”的办学思路,大大扩展了美育本身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形成了独特的美育文化和特色。 ——东四九条小学的科技教育具有很强的实力,无论在师资、课程、仪器设备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他们将这些优势不断深化、发展、培育为学校特色,“科技兴校”带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并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是区属唯一一所主要面向在听力和智力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提出了“有爱无碍、教育康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完善学前、义教、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办学体系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十字型办学”格局——十字型的中心是九年义务教育;十字型横和竖为向四方延伸,即向下发展学前教育,向上发展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向左探索融合教育,向右探索送教上门和社区智力残疾人士康复教育。通过“十字型办学”格局的建立,打破学校原有单一的教育功能,拓展到教育、培训、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定位上。并以此发挥最大教育辐射,实现资源共享,为有特殊需要儿童、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最大限度的优质教育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和谐目标。 还有和平里二小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三元教育,校尉胡同小学的养成教育,美术馆后街小学的艺术教育,曙光小学的体验教育,西总布小学的融合教育,回民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每所学校都始终着眼于自身的特色建设,“做优、做精、做强”各自的优势项目,呈现出精品荟萃、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普通学校不因普通而平庸,不因普通而气馁,不因普通而放松,普通学校更要用特色办学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正是东城小学特色办学的真实写照。 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 这是一所建校仅5年,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由3所危改拆迁校合并而成的学校。 午后,校园里热闹异常,棋院里小棋手正屏息凝神,形体室里跃动着挺拔的身姿,乒乓球馆里龙腾虎跃……不仅如此,课程表上诸如专研课、博物课、电影课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实平台。 建校之初,学校即制定了“引进专家,以课程改革实验为突破口,走创新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对此,史家小学分校校长项红说:以课程改革实验为突破口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一,它是全新的,所有学校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二,学校自主特色课程的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三,在自主开发过程中,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5年来,他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开发原则,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出发,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先后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类、体育类、艺术类、学科拓展类、德育类等5大类22门校本课程,初步构建起凸显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注重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并从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兴趣出发,尝试在体育类、艺术类及英语学科拓展课程中实行“走班制”,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科目、学习层次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但是真正做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年轻的史家小学分校把优质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上,便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再让我们来看看东城区另一所特色学校——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创意课吧! 对于“黑小”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马煜老师的美术课有着其他老师课上所没有的新鲜玩意儿:投影在墙上的京剧电影,精致的人物造型和服饰以及传说中的十八般武艺,还有锵锵的锣鼓点作为背景音乐。 马煜12岁时迷上了京剧,在“黑小”担任美术教师的他积极响应杜军校长关于开设“创意课”的课程思想,开设了“京剧与美术”课程,在课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爱好。 马煜老师说:“京剧反映了东方独有的审美观:内敛、写意、浪漫,孩子们应该了解一些。《霸王别姬》里的阴柔与刚强对比;《穆桂英挂帅》里面人物的主次;《贵妃醉酒》里的服饰美……抽出京剧特有的美学价值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我开设这门课程的立足点。” 黑芝麻胡同小学是较早参加课程改革的学校,几年来,学校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学校明确提出了“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使每个学生享受精品教育,立足长远,让黑小迈向国际”的新目标,为此,杜军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深刻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与新课程理念统一起来;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创造教育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统一起来,“黑小”的老师们都在积极寻找自己教学工作的突破口。 正如采访中杜军校长所说的,创意课为黑芝麻胡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更为新时期创造教育注入了活力。它使得校本课程更具本土特色,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扩展了实践空间。 人们常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学校教育的一切细节,都应具有育人的力量。很多时候,教育的意图就潜藏在学校生活最常态的形式背后,而一些对终身有益的素质、习惯和信念,会在不经意间悄然养成。正是基于这种对教育的深刻领悟,东城区的每一所小学都在精心设计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构建独特的育人文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激活教育存量,借助传统教育优势,擦亮品牌,服务人民,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这是东城区上至区委、区政府,下至每一所学校所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 “只要努力,就会有属于我们的舞台”——东城区的小学校长们如是说。采访东城的小学教育工作,记者感到这正是东城教育工作的亮点,寻根求源,这也是东城小学特色办学搞得如此轰轰烈烈和扎扎实实的重要原因。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3—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