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是登山路上必经的石阶” 赵普在部队时自学了高中课程,退伍后一直在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说:“你没有学历或许可以原谅,但没有文化是不可以原谅的。”此后,他先后遭受丧父和下岗的双重打击,但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了谋生,赵普身兼数职。白天,他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绘制广告牌;而夜晚,他则是衣着光鲜的气象节目主持人。 为了参加成人高考,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即使是上厕所,他也要带上复习资料,后来索性到一所中学的补习班插班学习。最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 “我从1995年开始读大专,到今年硕士毕业整整13年,这期间还得工作。学习的过程很重要,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任务,并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赵普说,“从我的经历回头看,经历比学历重要得多!”赵普生在农村,并在农村和小城市生活到12岁,他了解农民,知道农民的生活,甚至还会干些简单的农活;他当过兵,做过工人,甚至当过商贩……完成北京广播学院的学业后,他继续攻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管理专业,而后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艺术研究生,就这样他完成了人生一次次攀登。 赵普很早就与媒体结缘了。中学时代他就经常参加演讲比赛、小记者培训班。入伍后又成为广播员,此后,他一直在家乡的电台、电视台做兼职,直到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台,并最终进入央视。 要成为一名主播,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播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进一步向赵普打探:“中间有很多的坎坷和付出很多的努力吧?” “可能我比较幸运吧,我并没有把进入中央电视台作为可以追求的终极目标。”赵普说,“有人问我,央视为什么会选你做主播?我想经历是个很大的因素。一个成熟的主播,他的从业历程很可能会左右他的眼界。” 但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练好普通话,咬准每一个字音,当年的赵普每天下班后都会将《新华字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成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一有时间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练习。为了练好形象和表达,他又专门搜集了一些优秀主持人的作品对照着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赵普的普通话就已练得炉火纯青,就连当初曾笑话过他的同事,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普通话说得顺溜。 赵普认为,兴趣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基石。“如果你不爱它,不能从中发现乐趣或者成就感的话,你就做不长久。” 我顺势问:“你平时都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 “书法,读书。”赵普这样回答。“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它可以缓解和调整自己,人生不能只有工作。”赵普接着说,“我读的书比较杂,最近读得多的是艺术方面的书籍。比如,旅法画家熊秉明的随笔,陈丹青的作品。《杜尚访谈录》是这一年来翻阅次数最多的书了。读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休息,调剂生活,更是为了开拓眼界。” 经历如此坎坷的一个人是如何面对困难的。我试探性地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么面对困难的呢?” 赵普浅啜了一口茶,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人生要有所进步的话,就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问题是你把困难看作是什么,如果你只是把它当作困难,它就永远是个困难;你要是把困难当作登山途中一个必须经过的石阶,那你就可以把它踩在脚下,要知道你再高走一步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我的心灵一次次地被洗礼。赵普个人的从业和求学的路坎坷不平,但是对于一个新闻主播来讲,这恰恰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其实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说是特别的,只不过我的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在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的岗位上,对诸如生命、生活、国家、人民等等有更清醒真切的洞见和体察……”赵普如是说。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