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征文选登 打造传媒科技教育特色提高学校整体品质 ● 李今垠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的前身是杭州市艮山中学,2006年为办好与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相适应的优质教育,学校将传媒科技创新教育作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办学品质。 秉承科技教育特色凸显传媒教育亮点 作为一所城市完全中学,我校依靠浙江传媒学院的优势,重新构建办学格局,借助高校的优势和资源,创建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加强传媒科技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的校本特色。 教师是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学生是课程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者。我们的课程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建构,而是生命完整的表达与成长。我们对初中、高中段现有的劳技课进行了改革。使劳技课更加重视基础、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粘、接、刻、画、锯、刨、钻、车;重视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设计、制作、试验、检测、校正、观察、思考、讨论、修正、决策等。开设创造原理课、发明技法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旨在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系统地学习创造的知识、技法,帮助创造力的实现。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中寻找选题,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发自然学科的潜隐课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合作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 以课程内容的整合为切入点,营造传媒文化氛围,多渠道开展特色教育,发展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创新精神。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当我们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时,自然地就寻找到了课程文化这个突破点。构建课程文化,侧重从课程的主体性、多元性、开放性、生成性、合作性出发,以动态发展的、立体多元的、个性选择的方式给师生提供学习、成长的舞台。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各学科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营造出浓厚的传媒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建立有效机制保证特色实施 确定有特色的办学机制,是特色学校的标志。创建特色学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能切实提高质量、发展特色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作为动力系统,将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师资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调整。首先,健全特色办学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制定传媒特色规划以及课程开设、师资管理、场地设备的落实等问题。 其次,强化特色管理,制定一系列教育教学规划和校园管理制度。在课程计划中增加朗读、声乐、器乐、舞蹈、影视欣赏、动画知识等课程。加大选修课门类和课时。20余类的选修课做到七定:定教师授课、定选修内容、定学生人数、定活动场地、定学习器材、定上课时间、定目标考核。学校课程部有专门人员协调、检查、总结此项工作。并且加强活动课和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组建学校艺术团。现有文学创作、影视表演、动画制作、艺术欣赏等20个活动小组和学生社团。学校艺术团经常在校内和社区演出,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舞台,让学生展示特长、树立自信、收获成功。 第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教师群体作为课程特色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倡导教师一专多能,除了教好一门文化课之外,还要能教一门选修课,能带一个活动小组。 优化内部环境实现特色目标 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是特色学校建设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在教室、实验室悬挂科学家、文学家肖像,为青少年树立榜样,烘托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气氛。设立报架、画廊,开辟传媒角,以开阔青少年眼界,让青少年了解最新的传媒文化动态,增进对传媒文化的思想感情。每逢学生在比赛、演出活动中取得成绩,及时张榜公布、表扬,不断激励后来者。同时,重视开展传媒知识宣传,结合有关节日庆祝活动,与传媒学院大学生同台演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为普及传媒知识,营造浓厚氛围。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学校精心安排和组织具有传媒科技特色的多样性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身临其境,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形成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和上级行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把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一方面努力求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招生政策、聘请专业教师、管理体制等方面上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馆及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传媒知识的兴趣和运用传媒知识、技能的能力。与此同时,采取开放办学模式,聘请顶级传媒专家为名誉校长,聘请一些高校的教授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授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聘请外教,引进国际知名学府教育新理念,全方位提高办学品位。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重视舆论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和做法、宣传特色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求得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同。从而在社会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特色学校建设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系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2期) |